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9日 星期一

    光明时评

    爱心传递创造“文明气候”

    刘 白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19日   07 版)

        观察一个城市,次看风土,首重人情。一个文明宜居的城市背后,必然是一群具有文明修养的市民,扬州就是一例。据《光明日报》3月13日报道,扬州近年来涌现出一群见义勇为、敬业爱岗、孝老爱亲、乐于助人的“草根英雄”,被百姓统一称为“扬州好人”。四百多个凡人善举,创造了扬州的“好人文化”,改善了一座城市的道德生态,创造了一种文明气候。

        个人善举如何影响集体性道德选择,可以看这个例子:扬州市油田新村的吴修德夫妇,曾先后为贫困学生捐款近18万元。今年年初,吴修德老人不慎摔断右腿住院手术,老伴照料他十分吃力。听说此事后,扬州大学郝子甲等5名受助学生放弃与家人团聚过年,在医院里日夜轮流陪护,许多素不相识的市民也闻讯赶来拜年,送上心意。好人好报,以德报德,在这里有生动体现。四百位“扬州好人”,每一个人都能带动起长久的爱心接力,每一棵树木背后都隐藏着一片森林。

        第49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刚刚过去,人们追忆、纪念这位平凡英雄,传承和践行他所代表的精神。好人的故事让人感动,“文明气候”的出现则更令人欣喜和欣慰。“气候”意味着善行善举已成为一种群体性、自发性的选择,意味着一种良性秩序的形成。它隐含着无形的道德激励,也具有强大的价值感召力。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也是以这种方式影响了中国社会:爱心传递从一个人开始,到百千万人,最终移风易俗,塑造时代精神,形成文明风尚。

        有“文明气候”的城市不止扬州。在杭州,2000位“身边雷锋”将感人的事迹写在了街头巷陌、寻常人家;在唐山,“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活动已经坚持了22年,100余万件“雷锋事迹”彰显了一个城市的感恩精神和文明底蕴;在鞍山、抚顺、辽阳、营口四个雷锋曾生活过的城市,雷锋精神已经成为珍贵的道德资源,孕育了人人向善的城市精神。

        近日,民政部正酝酿发布全国城市的“慈善指数”,其中包含社会捐赠、慈善组织、慈善项目、志愿服务、政府支持和慈善文化等六大层面上百个具体指标,旨在对城市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检测和科学评价。这一指标体系被形象地称为“爱心GDP”,是对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描摹,也有助于“文明气候”的培育。我们期待听到更多扬州这样的例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既是传统文化中理想的伦理生活,也是现代文明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