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8日 星期日

    我们身边的雷锋19

    做社会需要的“傻子”

    ——记麻风病大夫董淑猛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18日   01 版)

        “玲珑”,是个好听的名字,不知道的人会以为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其实它是一所有50多年历史、相继接收了800多位麻风病人的专科医院。2004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的董淑猛放弃了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同女友徐娜一起来到这个群山环抱、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他是玲珑医院55年来引进的第一位本科毕业生。 

        有爱心就不会恐惧

        “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所有的情况都比我预想的要艰辛。医院只有一台旧显微镜,为70多位病人诊病除了用眼睛观察外,还得用手直接触摸病人溃烂的部位。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全副武装,戴着口罩、憋着气,不仅是为防传染,更是因为伤口的气味让人难以忍受。上班就像上战场一样,每天精神都高度紧张。”刚刚毕业的董淑猛心里产生了一丝畏惧。老院长张荣卫耐心地对他说:“被亲人遗弃的病人,需要治疗,更需要关爱。只要有爱心,你就不会有恐惧感。” 

        没过多久,董淑猛就可以很坦然地和病人一起聊天了,还常到病人家里串门。病人也非常喜欢这个长着娃娃脸的年轻人。渐渐地,董淑猛内心的恐惧感荡然无存。

        玲珑村的特殊婚礼

        2006年,董淑猛与徐娜准备结婚,但出乎亲友意料的是,他们决定在玲珑村办婚礼。董淑猛说服了父母:“这就是我们的家,病人就是我们的亲人,婚礼当然应该在这里举行。”这是一场特殊的婚礼,没有新房,宿舍被他们装饰一新,门窗还贴上了大大的“红双喜”;没有豪华婚宴,60多位医患齐上阵,为他们送上美好的祝福……

        对待麻风病患者,过去唯一的办法是隔离。玲珑村的老人身体康复了,却得不到亲人认同,再也回不到社会中去。他们只能独处一隅,度过余生。董淑猛说:“减轻病人的痛苦,还要增加病人的快乐。”2004年中秋节,董淑猛与徐娜提议,举办“玲珑是我家”联欢活动。第一次参加联欢活动的玲珑村老人兴奋不已,欢天喜地。此后,每年春节、中秋节,董淑猛、徐娜都组织玲珑村老人,做灯笼,挂彩旗,排节目,包饺子,亲如一家。80岁的刘奶奶拉着董淑猛说:“你们能来跟我同桌吃饭,我非常开心!”

        社会需要的“傻子”

        刚到玲珑医院的时候,生活十分艰苦。收不到电视,上不了网,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山区蚊虫多,董淑猛全身都被叮满小红疙瘩,晚上难以入眠;每年春夏之交,晚上一开灯,宿舍楼及周围就会立即聚集大量的白蚁。 

        与外界几乎隔绝,让董淑猛的压力更大。2004年10月,董淑猛买了一台电脑,从此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电脑也成为了与外界联系的桥梁。通过网络,董淑猛和开平、深圳等地的义工组织联系上了,每到逢年过节,寂寞的玲珑村里,都会热闹一阵。这几年,在政府、社会团体的资助下,玲珑村和玲珑医院发生了巨大改变:开平市政府全额拨款新建了医院办公和宿舍楼;通上了有线电视。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医生收入与城里的比起来仍然偏低。

        董淑猛被网友称之为社会需要的“傻子”。如今,32岁的董淑猛已成为玲珑医院副院长。他说:“条件再艰苦,奉献精神不能丢;有追求,再苦再累也能过。让每个群众享受快乐生活,是我们共产党员最大的愿望!”(本报通讯员 龚辉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