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5日 星期四

    热点民生

    新医改:期待“杏林春暖”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15日   16 版)
    ▲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人大代表面带微笑走出人民大会堂。
    本报记者 杨慧峰摄
    ▲3月14日,几名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前合影留念。当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京圆满闭幕。本报记者 杨慧峰摄

        医者“悬壶济世”,世间“杏林春暖”。围绕“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共同期待“杏林春暖”的理想图景早日出现。

        破解看病难:

        把就医“倒金字塔”顺过来

        “高血压又犯了?”陈鸣刚进门,里面的医生就像朋友一样热情地招呼。“我们本来就是朋友了。”陈鸣说。

        67岁的陈鸣是重庆市大渡口区鑫瑞乐居小区的居民,家里离春晖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两三分钟路程。平时只要有点不舒服,他就会马上过来请医生看一看。“我的健康状况,他们最清楚。”在陈鸣看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像家庭医院一样方便。

        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屈谦委员说,新医改以来,重庆共完成了15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其中80%配备了救护车、90%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分别达到72.72%和64.81%,基本实现了“城市居民步行15分钟、农村居民步行30分钟就能到达最近的医疗点”的预期目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入户健康调查并建立健康档案,成了社区居民名符其实的“家庭医生”。

        新医改前,大医院的住院率平均只有5%左右,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去看门诊。“赶到医院两小时,挂号排队两小时,看病只有5分钟”,就医“倒金字塔”导致小医院冷冷清清,大医院人满为患。“新医改的原则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就是要把就医的‘倒金字塔’顺过来。”中国医科大学检验系主任尚红委员说,2009年,全国共投入370多亿元扩建县级医院,各地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能力建设等,使基层卫生服务的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只有真正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就医的“倒金字塔”才能顺过来。重庆市肿瘤医院院长周琦代表说,今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年份,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周琦代表和尚红委员都认为,应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重点科室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缩小公立医院服务的差距,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破解看病贵:

        釜底抽薪消除“以药养医”

        如果不是被家里人硬送到医院,吴芸荷恐怕早就没命了。“几年前摔了一跤,一下花了八九百元。当时人都懵了,再也不敢来了!”吴芸荷说。后来她患感冒引发高血压和美尔氏综合症,怎么也不敢去医院。直到眼看人就不行了,家里人才赶紧把她抬进病房。原以为最少也得几千上万,没想到出院时结账,只花了一两千元。

        吴芸荷就医的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卫生院,在医改过程中变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着名字一起改变的,还有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机制和药品零差率等运行机制。这些改变,让吴芸荷再也不怕进医院了。

        民盟重庆市主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代表认为,“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得没命”,关键在于“看病贵”。“看病贵”的“病根”,就是“以药养医”导致的过度医疗。重庆市在医改后对药品实行了零差率销售,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全额拨款、实行收支两条线,实行工作人员收益与门诊量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挂钩,多管齐下对以药养医“釜底抽薪”。2011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安全性提高、价格下降。据屈谦委员介绍,重庆在去年就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基本药物全部按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48%,全年为患者节约7.67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多元办医格局’,这也是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委员认为,应该进一步放开医疗市场,引导民间资本发展品牌化、连锁化的社区便民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公平激励机制,进一步解决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价格不够低廉、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

        建立全民医保体系:

        既要“广覆盖”也要“多层次”

        政府工作报告将“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列入2011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将“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列入2012年的主要任务。这是一项与13亿人性命攸关的改革,其重要性与艰巨性显而易见。

        2011年,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2012年,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对于这场全球规模最大的医改来说,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实际上都是一个巨大的成绩。

        13亿人的全民医保体系,是一张巨大的保障网,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进入网中央。卫生部部长陈竺委员说,2012年将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常见肿瘤类型、心脑血管病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全国将有1000万个家庭从中受益。陈竺说,经过3年医改,“看病难看病贵”有所缓解。随着医改深化,个人付费的比例会越来越少。针对极易因病致贫的灾难性疾病,还会有特殊设计。

        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诊断科主任医师李艳宁代表认为,在“广覆盖”的基础上,医保还应强调“多层次”,应该推行分级诊疗,常见病在基层医院解决,大病预约转诊到上一档医院,疑难重症则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三级医院。通过分级诊疗,合理分流患者,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上海市控江中学校长张群委员建议,通过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和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等举措,走“国家保证基本,个人完善自保”的多元化道路,将基本医疗保障网编织得更精密、更牢固。

        “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自然六合内,少闻贫病人。”唐代诗人苏拯在《医人》中描述的愿景,正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本报记者 张国圣 甄 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