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2日 星期一

    现场速写

    “这真是天底下最好的产业!”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2日 03版)

        3月11日上午近9时,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四次全体大会还未开始,委员们在人民大会堂会场外三三两两地交谈着。

        “种成了,终于种成了!这可是零的突破啊!”一个熟悉的声音吸引了记者,扭头一看,正是几年来曾多次采访过的基层委员——云南省福保村福保文化城总经理肖燕委员。

        她正喜滋滋地举着手机,给几位委员看自己拍的照片。“这就是我们人工种植的鸡,味道可鲜美了!”

        肖燕委员介绍,鸡是云南著名的山珍,只有下过雨后才会在山林里的白蚁窝上长出来,产量少、价格高。从2007年开始,他们村成立了研究所,聘请了12位全国农业、科技和生物专家研究鸡人工培育,不久前终于喜获成功。

        “预计产量多大呀?能带全村致富不?”委员们很感兴趣。

        肖燕委员笑答:“能!繁育基地20亩,更何况还是循环农业哩!一条产业链循环下来,每个环节都生钱,还不破坏环境!”

        她从头开始数说着,种果树,修剪下的枝条经过发酵变成培养基养鸡,养完鸡做饲料养牛养猪,猪牛粪便投入沼气池,沼液沼渣经过分离,再深加工成有机肥。一圈循环下来,每年除了生产万吨左右的野生菌,还能生产大量有机饲料、肥料、生猪和果品。

        “我深深感到,这真是天底下最好的产业!”肖燕委员开心地说。有感于此,她今年特意准备了一份提案:《将农业循环经济纳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给予重点扶持》,希望让更多乡亲们通过扶持走上循环农业的道路。

        几天前,她在教育组小组讨论中介绍了自己的“鸡故事”和提案,大家特别感兴趣,不但问长问短,还纷纷表示支持,不一会儿就有二十多位委员在提案上签名。

        就在今年两会上,要去福保村考察的人排上了队:天津市河西区分管教科文卫工作的副区长孙惠玲委员、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汪苹委员……“欢迎来我们村考察循环经济!”肖燕委员向大家发出了邀请。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王斯敏 )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