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1日 星期日

    走基层·蹲点③·太原市话剧团

    兴“团”之路在改革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1日 04版)
    图为太原市话剧团团长韩林(后排左四),党委书记李春裕(前排左一)跟《饭·局》主创在排练现场。 本报记者 高腾摄

        “让一让,菜来啦……”李春裕拉着长调,把一大盘过油肉端上了桌,俨然一个跑堂的伙计。厨房里,邹韬正围着围裙,颠着炒勺。“跑堂的”是太原市话剧团党支部书记,“大厨”是话剧团副团长。“三八”妇女节这天,两个男领导正用实际行动,为团里的女同胞庆祝节日。

        菜齐了,饮料也倒上了。大家正要举杯,团长韩林却端出一个大蛋糕。“3月8日还是王娇和尹玉平的生日,我们一起庆祝好不好?”团长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响应,生日歌和掌声响成一片,两个年轻演员的眼里闪烁着幸福的泪花。

        杯子举了起来,筷子也动了起来。欢歌笑语中,韩林的思绪却回到了5年前,她向记者说起了上任第一眼看到的凄凉景象:院内堆满了垃圾,缺腿的桌椅上布满了灰尘,阴潮的楼道里,蜘蛛在网上爬来爬去。全团只有一人还在上班——看大门的阴大爷。在门房,韩林喝着大爷递来的一杯热水,那一刻,泪水情不自禁落下来。从灯火通明的电视台主持兼制片人的岗位来到话剧团,即使她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还是感觉到强烈的落差。但此刻她更理解了:文艺院团为何要改革,不改没出路!

        在清点职工名册时,韩林惊喜地发现大导演宁浩曾经也是“太话人”。于是,她几次登门拜访,请他为这个团出力。在宁浩的帮助下,很快就创作出了话剧《疯狂的疯狂》,并开始采用市场化的策划和推广营销方式进行运作。2008年该剧在上海戏剧学院大剧场成功首演。两年间风靡大江南北,演出130余场,两个效益双丰收。该剧给濒临倒闭的太原市话剧团注入了新活力。

        单靠别人帮助,不是剧团发展的长久之计,一定要有自己的班底。2009年7月,太原话剧团向社会海选人才,艺校的学生来了,已改行的演员来了,煤矿上的工人也来了。“太话”很快就组建起一支87人的“草根部队”,平均年龄只有22岁。所有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竞争上岗,演得多,挣得多,话剧团从“养人”变成了“养戏”。 

        话剧团领导不再为哪个演员指定角色,而成了大家的“服务员”。天冷了,女孩子们怕用冷水洗手,团长韩林赶紧给她们装上24小时热水器,不仅可以洗脸洗手,练完功,还能冲个热水澡。许多演员早晨顾不上吃饭就来排练,书记李春裕立即张罗建了个小食堂,让大家在单位能吃上口热乎饭,还是免费的。遇上谁过生日,不仅团里要送蛋糕,副团长邹涛还尽可能亲自下厨露一手。 

        “不敢说我们的收入有多高,但我们的幸福指数却前所未有,因为在这工作有‘家’的感觉!”在这样一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里,演员李佳的话表达了大伙的共同心声。

        “规矩有了,气氛好了,心气顺了,干活自然更有劲了。”话剧团的“老人”袁晓娟,曾经一年只能演四五场戏,改制后则忙得团团转,怀孕后一直挺着大肚子上班。由于热情高又有经验,她现在担任了演出总监一职。 

        体制改革的成果不断显现。2010年12月,太原市话剧团原创话剧《饭·局》获得了中国话剧界的“奥斯卡”——金狮奖,实现了当年创作、当年演出、当年获奖、当年盈利。去年为庆祝建党90周年,他们倾力打造了《红色遗言》、《红孩子》和《信仰之光》等红色系列话剧并在各地演出,低价惠民。目前,太原市话剧团已经形成商演剧、红色剧、儿童剧三个系列9部剧目的创作体量,一年演出200场以上,一改过去“多年一部剧,一部演几场”的尴尬。 

        吃完蛋糕,放下酒杯,演员们又走向了排练厅,继续排练《饭·局》第三版。 

        其实《饭·局》的市场很好,但还在不断打磨,不断修改。“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剧本内容当然也得与时俱进。一个剧目是这样,一个文艺院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韩林团长说。(本报太原3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韩业庭 梁若冰 李建斌 潘 睿 )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