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保增长、保稳定,突出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和风险管控,重点把握好突出主业、改革创新、从严治企和文化引领等问题,才能推动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邵 宁
改革开放30余载,中国国有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截至2011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净资产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1.4%。
国有企业发展至今成绩斐然。从数量上看,经过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绝对数在减少,但从资产总量和质量上看,国有经济总体实力在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提高:在军工、航天、电力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企业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在增加财政收入、执行宏观政策、稳定市场、服务“三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脱颖而出,不仅是国内同行的领头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也成为佼佼者。
展望2012年,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上升;从国内环境来看,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更为关键的是,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国央企发展确实还存在许多自身问题。比如净资产在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等重要指标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能源企业多数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一些企业依然延续高投入、高消耗的生产方式、不少核心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创新性的人才比较缺乏、科技创新尚未成为中国能源的支撑力量等等。
面对各种困难,中央企业应当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优化组织架构,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争夺未来的竞争优势。对此,国资委对于2012年中央企业改革提出了“三突出”的要求,“突出转型升级、突出降本增效、突出风险管控”。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企业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能力;在资金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在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下,需要充分考虑资金流通风险及投融资风险。
中央企业很多处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中央企业在保持生产经营平稳运行的同时,带头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中央企业要根据《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加强管理,整合资源,加快推进企业的结构调整,特别是要推进实施转型升级战略,突出主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