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对扶贫开发事业来说意义重大。中央召开了高规格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未来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颁布实施了又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新《纲要》)。以此为标志,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更多低收入人口将享受到国家扶贫优惠政策。这个新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将对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带来哪些重要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
记者: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到2011年底约为1.22亿人。这次大幅度调整扶贫标准,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
范小建: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我们以往的扶贫标准比较低,这是大家公认的。在此之前,我国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次调整过国家扶贫标准。
与2009年相比,新的扶贫标准提高幅度较大,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与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相一致,二是与“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的减贫工作定位相一致,三是与各省份自定扶贫标准的情况基本一致。此外,还要稳妥可行,确保新标准下的减贫目标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此次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是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进入新阶段、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必然要求。新标准既有利于覆盖更多扶贫对象,使刚越过温饱线的贫困农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又充分体现了中央解决好农村民生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与区域发展差距的坚强决心。
记者:新的扶贫标准实施后,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对象和重点区域有哪些变化?
范小建:我们将把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作为主要对象,到2011年底,新标准下的扶贫对象规模约为1.22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比重为12.8%。同时,国家把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
新《纲要》明确提出,把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已经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重点区域。此外,要继续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以外的重点县和贫困村的扶贫工作。
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既是对以往工作思路的继承,也是一个创新。从历史上看,我国的贫困分布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曾划分过18个片区,后来逐步调整为扶贫工作重点县。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面上的贫困有了较大缓解,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却显得比较突出。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进一步强调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符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对于新形势下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生态安全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记者:连片特困地区主战场是如何确定和划分的?
范小建: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全国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以2007—2009年3年的人均县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与贫困程度高度相关的指标为标准,这3项指标均低于同期西部平均水平的县(市、区),以及自然地理相连、气候环境相似、传统产业相同、文化习俗相通、致贫因素相近的县划分为连片特困地区。在划分过程中,对少数民族县、革命老区县和边境县采用了增加权重的办法予以倾斜照顾。按照以上方法,在全国共划出11个连片特困地区,覆盖505个县。按照2007-2009年数据测算,11个片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三项指标,分别只相当于西部平均水平的49%、44%和73%。
记者:作为国家扶贫攻坚主战场,今后国家是否会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范小建:根据新《纲要》的部署,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片区。在今后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国家将在这些地区,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分期分批编制扶贫攻坚规划,在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将主要用于片区。各部门也将向片区倾斜,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地区的落后面貌。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就是先从新划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开始的。近期,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面向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定向招生的政策,不久也将出台。此外,交通部、司法部等部门也正在酝酿出台针对连片特困地区的特殊政策。
记者:扶贫瞄准和返贫是我国扶贫工作的两个难题,如何更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
范小建:标准提高后,如何有效瞄准扶贫对象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我们初步考虑做好以下几个层次的工作:一是认真开展贫困识别工作,通过科学民主公开的程序,找准扶贫对象,目前正在开展新一轮贫困识别;二是努力实现对扶贫对象的政策倾斜,要把有限的扶贫资源尽可能用在扶贫对象身上,努力防止政策资源的流失;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完善项目公示制度,强化资金监管,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动员群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检查。
返贫问题带有综合性,它集中反映了扶贫对象的脆弱性,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要提高扶贫对象抵御风险的能力,一要增加收入,二是提高组织化程度,三要提高素质,四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五要强化社会服务,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此外,还要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记者:按照以上思路,下一步扶贫工作的方式会有哪些变化?
范小建: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将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开发式扶贫作为基本方针,实行农村扶贫开发和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本报记者 何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