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7日 星期一

    从哲学层面探讨幸福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邹广文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7日   07 版)

        从哲学层面来谈论幸福,人的幸福感是随着希望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们的期待提高了,而能力没有相应提高的话,幸福指数一定会降低;在人的期待不变的情况下,能力创造性越高,可能获得的幸福感受、幸福指数会更大。有这样一个公式:幸福指数等于能力除以希望。这个公式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提升能力来扩大幸福指数,但前提是期望值不变。但是当能力已经达到某个确定的水平时,通过降低期望、调整心态同样可以让幸福感获得提升。

        幸福是在比较中实现的。幸福诚然是个体的主观感受,但是它无不在与外界的环境对接中呈现出来。幸福不是冥思苦想,不是纯粹的向内诉求,而要指向外在的关联。这个关联可能是我们和不同人之间的比较,不同生存境遇之间的比较,不同利益诉求的比较。幸福和不幸福就像两股绳索一样,在对比当中我们可能感到幸福。不幸福从某种意义上会折射或者映射人们对幸福的另外一种感受。

        今天我们讨论幸福问题基于这样几个诉求:

        第一,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妨碍人们达成社会共识。一定的社会差距有一定的活力,但过大的贫富差距会动摇走向未来的社会共识。当一个社会共识力量被涣散掉以后,未来中国的发展会失去方向感。

        第二,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的需求层次提升了。当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的时候,人们会转向精神层面的追求。需求层次日益提升,可能呈现多样化的社会追求态势,需求能被满足的标准也相应提高。在需求层次提升过程中,人们的欲望、期望被抬高了,幸福感注定下降。

        第三,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从某种意义上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三十年高速发展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国家提出又好又快的发展,老百姓常说“慢功出细活”。快和好往往是一对矛盾,“快”会带来资源的短缺,竞争的加剧。

        第四,中国正在面临社会转型,而社会转型带来价值的裂变和表现的多样化,这也意味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多样选择,同时带来价值认同的危机,进一步导致人们心理焦虑。这是层次递进关系:社会转型—价值裂变—认同危机—心理焦虑,方方面面的压力直接影响和降低人民幸福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