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7日 星期一

    关注小微企业系列报道之三

    小微企业怎么办?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7日   05 版)
    在中小企业博览会上,中国企业生产的电动自行车性价比高,受到外商青睐。CFP供图

        本期核心提示

        2011年,融资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要素瓶颈、劳动力成本上升,重重难题让小微企业“备感寒冷”。如何破解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关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场考试”。答好小微企业发展这张考卷,考验着我们的制度设计、扶持政策、政府能力。着力突破小微企业困局,营造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已是箭在弦上。

        A·体制脱困: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要点:中小企业不稳,宏观经济难以长期向好,应该将其放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面,出台框架性制度性方案,给中小企业以长期扶持。

        镜头:西安西电捷通公司是一家年利润超过2000万元的高科技企业,但在上市筹备过程中遭遇了门槛问题。“无论券商还是发审机构,都会优先推荐大规模企业登陆创业板,我们小企业上市难度较大。”该公司负责人说。毋庸置疑,体制性障碍加速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

        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看来,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高成本。“体制内的融资紧缩让体制外的融资成本变高,加之用工成本、土地成本、自然环境成本都越来越高,多方夹击之下,不少中小企业经营堪忧。”

        全国工商联调研认为,要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在财政货币政策调控、要素价格形成、国土资源配置、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委员保育钧表示,在制度上,应对《中小企业法》加以充实,应加强政府部门改革,明确执法主体,还要解决中小企业遭遇的不平等:市场准入不平等、税收负担不平等、权益保障不平等、资源占用不平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认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扶持、更要公平,要营造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特别是要让不同市场主体平等使用信贷资源。

        B·金融创新:多渠道缓解融资难

        要点: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灵活而有效地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和不同业务模式小微企业的需求。

        镜头:沈阳巨浪特种机床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小机械企业。为了开发新产品,公司打算融资2000到3000万元,但银行和担保机构都不愿提供融资和担保。2011年9月,该公司和众多中小机械制造企业一起在“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展示企业项目,进行股权融资路演,带来了新的资金和合作伙伴。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尽管有关部门及金融机构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看来,融资困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呼声较高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题,政府要推进改革“加减法”。通过推进改革,完善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从而优化企业的生存环境,这是做加法。另外一方面,政府则要改变其干预的方法,这是做减法。

        “应建立一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目前,可仿照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模式在城市设立一批中小企业贷款公司,吸引民间资金投入中小企业。”这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的建议。

        全国工商联调研认为,缓解融资难,须多管齐下,但结合中国国情,重点是两条对策:一要鼓励商业银行将更多服务向中小企业倾斜,二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快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步伐,鼓励设立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创建小型微型企业征信机制。

        C·财税扶持:为中小企业“输血”

        要点:从今后的方向来看,对中小企业支持的财税政策体系会更健全,然而最为关键的是真正落实。

        镜头:在各地,中小企业财政扶持政策已是遍地开花:山东从2010年起设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励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风险补偿和奖励;天津市财政为中小企业清费退税,由最初的1078项减少到目前的88项;福建组建再担保机构,注册资本14亿元,安排6亿元建立省级创业投资资金,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

        业内专家指出,若要从广泛意义上破解中小企业困局,减税是一个可优先考虑的政策选择。辜胜阻认为,当中国经济进入供给过剩而成本提高的阶段后,非正常生产与交易成本的破坏力就会浮出水面,如居高不下的税费、罚款、物流成本等,成为压垮企业的重要非市场因素。

        对此,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在资金扶持方面,中央财政预算设立了中小企业科目,安排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最近三年累计安排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356亿元。在税收方面,从今年开始,国家取消3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20项社团收费,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约65亿元。

        “目前,对中小企业不合理收费的现象已大大缓解,有效减轻了中小企业负担。从今后的方向来看,对中小企业支持的财税政策体系会更健全,但要想出实效,关键在落实。”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指出。

        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指出,对中小企业实施税收普惠制,必须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他建议,应尽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明确政府采购中小企业产品比例,加快增值税转型扩围,适当降低小型微型企业社会保险费率。此外,要特别注重对创业初期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扶持,免除开办过程中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并在一定期限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D·转型创新:中小企业的未来之路

        要点:从长远看,破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核心问题在于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和升级,要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镜头:“只要浇点清水,就可以收获一抹绿色和一室芬香”,在2011年广交会上,北京花儿朵朵花仙子农业有限公司推出的桌面盆栽“星座之花”系列,按照最新的环保理念,利用培养基技术,在小小的可降解盆种植各种星座的守护花,受到采购商追捧。近年,面对困境,一些中小企业开始由低价竞争向设计技术、市场细分等方向转型创新,成功突围。

        转型升级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共识。有民营企业“常青树”之称的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话颇具代表性:“企业生生死死、有生有死是正常现象。有困难,怨天尤人没有用,只有转型升级才是出路。”

        同样的经营环境,同样是中小企业,2011年也有不少企业取得出色业绩,保持了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探究原因,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转型升级早。

        “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这是大势所趋。企业如果不正视这些变化,及时转型升级,还是走低成本扩张的老路,空间肯定会越来越小。”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2011年部分地区中小企业困难比较突出,其深层次原因正是没有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中小企业长期健康成长,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时机转型升级。

        我国《“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工商登记中小企业户数年均增长8%,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户数年均增长6%,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8%,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创造优势和知名品牌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对此,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指出,必须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坚持内涵发展,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实现中小企业成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本报专题采访组 杨 亮 郭丽君 温 源 柳 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