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4日 星期五

    覃思

    “毒舌”与关爱

    杨新元 (杭州)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4日   16 版)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份《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罗列了在亲友聚会时长辈们爱问的所谓“毒舌”问题,如:“谈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小朋友,期末考试考第几名啊?”“去年赚了多少钱?”在某报刊登的《“毒舌”出没伤不起》一文中,作者把长辈们这种善意的关心,统统归入“毒舌”,并表示“内心真的很受伤”。 

        我看了这份大纲和这篇文章后,很不认同,认为这些年轻人的言论实在是太过分了。在我的印象中,凡是与“毒”相关联的东西,都是很不好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毒”的解释是:“进入有机体后能跟有机体起化学变化,破坏体内组织和生理机制的物质:如病毒、中毒;指对思想意识有害的事物。”所以,凡与毒搭界的东西,如毒草、毒饵、毒谷、毒瘤、毒蛇、毒手、毒药、毒刑、毒素等等,都是对人们有害的东西。如果说人的舌头能与毒相联,那么这根舌头是多么令人憎恨啊!

        怎么就能把父母、长辈以及亲友们对自己的关心,指斥为“毒舌”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把自己的个人生存状态,统统纳入了敏感区一类,似乎是任何人、包括长辈和父母,都不能碰及的。你一旦关心他们一下,就会被认为是侵犯了他们的隐私,轻者受到白眼或喝斥,重者罪在不赦。现在则更加变本加厉,竟被视为伤害了他们的“毒舌”。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懂亲情,不知孝道,完全以个人为中心的极端心理,社会舆论是不应该助长的。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信息传播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海量的信息,又可以让人们坐在家里即知晓天下大事。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比他们父辈当年知道得更多,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年轻人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年轻人更自负,也更自我。他们待人处事,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稍不如自己的意,就口出怨言,却从来不检视自己。罗曼·罗兰说:“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有如一颗陨落的红星,连一分热也不会留下来。”一个不要亲情,不要友情,时刻把自己封闭起来的人,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他们沉溺在网上,对现实世界的人情世故不闻不问;他们生性敏感,与别人格格不入,常常拒人于千里之外,甚至六亲不认,性格冷僻。这种人,自己不会幸福,家人也会感到痛苦。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地位换不来的,这就是亲情、友情和爱情。著名作家周国平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最近的,也是最远的。”当一个人处在亲情浓浓、友情厚厚的氛围中时,一句问候、一声关爱,都会引起对方的共鸣,让彼此之间的心更靠近;而当一个人不看重亲情、友情,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时,那么,关爱也会被看作“毒舌”,亲情也成了利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冷漠、自私。这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不愿意看到的。

        弥尔顿说:“心灵有它自己的地盘,在那里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愿我们的年轻人能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别把亲情当敌意,别把关爱当“毒舌”。要知道,一个懂得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人,一个懂得尊重长辈和别人的人,一个知道好赖、深浅、美丑、疼痒的人,一生才会幸福,事业和家庭才会发达与美满。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某报社高级记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