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3日 星期四

    经济观察

    小微企业困局揭示了什么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3日   16 版)
    朱绘清绘/CFP

        这是一份“温州老板逃亡名单”:龙湾江南皮革董事长黄鹤、波特曼咖啡老板严勤为、乐清三旗董事长陈福财、天石电子老板叶建乐、巨邦鞋业老板王和霞……

        自2011年4月开始,有着民间资本“晴雨表”之称的温州,经历了一场罕见的民间金融“风暴潮”。而温州老板集体“跑路”,都被指向同一个原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这背后都牵扯到利息高昂的“民间借贷”。

        是什么原因使得高利贷这种古老而血腥的获利方式在现代经济繁华之地大行其道?一方面小微企业为了发展“求资若渴”,一方面银行惜贷如金。与此同时,又有相当的民间资本投资无门,当这种供给与需求无法通过正当渠道匹配在一起之际,遂通过高利贷这种方式扭曲在一起,也由此衍生出一批小微企业“败走麦城”的悲剧。

        温州现象折射出了中国金融体制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不配套的现实。事实上,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银行厚此薄彼非只一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银行追求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率,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本是天经地义。这就需要在政策上采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的行为。

        众所周知,中小微企业承担着我国80%以上的城乡就业人口,如果说大企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和骨架,中小微企业就是中国经济的血脉和身躯。中小微企业的兴衰关乎国计,关乎民生,更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和谐。因此,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也不能仅仅靠“市场之手”,更需要“政府之手”、“法律之手”。

        如今,尽快帮扶中小微企业脱困已经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也频频出台,这对于提振中小微企业信心无疑是必要而且及时的。如果没有体制的创新和政策的配套,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局难以根本改变。

        如果说2008年我国中小微企业陷入困境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需下降引起的话,那么如今中小微企业的困境则更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境成本上升三个方面。

        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民营企业破产倒闭,60%的企业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在10年内消亡。在这个数字的背后,一些已常态化的现象更值得警惕:湖南娄底涟源市一家小公司的请客送礼日记曝光,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一目了然。显然,除了外部环境、内部经营等问题,法律、法规等来自制度上的羁绊,也在阻挠着小微企业发展的脚步。

        我们要认识到,如果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得不到发展,那么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当然,从另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困境,我们在叹惜和担忧的同时,也需要理性面对,不可因此动摇宏观调控大局。首先,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时期,“中国制造”亦正向“中国创造”过渡,以劳动力优势为主的那些中小企业逐渐退出市场,这是改革的阵痛。其次,小微企业危机有利于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配置——我国小微企业发展一度具有盲目性和过度扩张的趋势,一些此类企业退出市场反而有利于市场结构优化。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的小微企业被市场淘汰,另一面每年也有更多的新生的小微企业诞生,更有一批中小微企业在市场的搏击中壮大。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是经济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内外恶化的环境下,宏观政策需要从顶层设计上适当倾斜,需要积极地引导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走“专、精、特”的发展之路,鼓励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鼓励中小企业进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的新兴产业领域。

        (新闻观察员  杨 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