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2日 星期三

    各地典型经验2

    漳州市芗城区:新型农民会赚钱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2日   12 版)

        本报福建漳州2月21日电(记者马跃华 通讯员杨特团)“再过两周辣椒丰收后,我家就可以换套大房子了!”今天上午,在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的一个蔬菜收购点前,村民戴万根难掩内心喜悦,“今年的蔬菜价格普遍比去年高,去年底在种植协会大棚里种植的反季节蔬菜价格都不错,甜椒批发价一斤四块五,辣椒一斤八块左右。加入种植协会的这几年,收入一直在涨。”

        在漳州芗城区还有不少农民跟戴万根一样,跟着种植协会一步步发家致富。在富农民钱袋先富农民脑袋的芗城种植协会,记者看到种植协会不仅为农民购买成套蔬菜种植专业书籍,订阅农业种植专业期刊,还平均一个月举办一次培训或讲座,专家下村讲授现场示范,培养出农民科技带头人,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当综合素质较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时,漳州芗城区开始通过农民培训工程、依靠种植协会的带领等多种形式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新”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把农村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新型农民靠知识武装脑袋来赚钱。起初,芗城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民从中学到管理经验、技术等。作为漳州市养猪重镇的芗城区就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让养殖方式由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在这个模式的带动下,农户也开始建立合作组织规模化饲养,统一管理,节约成本,使得芗城区原本面临风险的生猪养殖业变得生机勃勃。

        由关注发展规模,到关注农业走向生态化,漳州芗城区农民开始学会科学种养,发展绿色农业。走进芗城区最大养猪场之一的瑞源养猪场,一排排猪舍错落有致、干净整洁,干湿分离机、沼气池等污物处理设施一应俱全。场内有化粪池2个、沼气池1个、生化池1个,鱼池4个,两万条鱼在水中活蹦乱跳,形成环保式连锁多级净化生物链。饲养员老黄说:“我们严格控制饲料、兽药和其他投入品的使用,每天清除粪尿及污水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规模猪场生产出无污染、无毒害(重金属不超标)、无残留药物、无动物疫病和瘦肉率高、胴体品质好、安全卫生的猪肉。”为了做到生产“环保+无公害”健康猪肉,老黄专门投资18万元兴建场内污水处理系统,通过科学处理,进行废物零排放,不污染环境。

        产品越“绿”,越受欢迎,漳州芗城区农民品牌意识也越来越强。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带动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认证和质量升级。芗安蔬菜的蕹菜、菜豆,天宝牌天宝香蕉,大岽山牌白芽奇兰等分别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证书。目前芗城区累计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绿色食品达到20个;“天宝香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现了漳州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零”的突破。

        由于致力于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的培育,漳州芗城区农民的钱袋越来越鼓了。据了解,去年芗城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850元,增长12.52%,实现农业总产值10.5亿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