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先来做两个测试。
第一个测试,说出你心目中最顶级的品牌。
法拉利——哦,堪称完美的它出自意大利工业区,那里98%的公司都是中小企业。
苹果——谁都知道,它的第一个产品是两个小伙子在自家车库里创造的。
当然,会有女士选择LV、GUCCI之类——在家喻户晓之前,它们或许只是不起眼的作坊。
没错,几乎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在小企业基础上,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长起来的。
再来做第二个测试,你认为什么样的特质对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
是技术创新?——在我国,65%的专利技术、75%的技术创新和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是拉动就业?——中小企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国内80%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是GDP或利税?——在中国,依然有一半以上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
选项很多,答案却无关乎规模与收入。不夸张地说,假如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经济就等于失去了半壁江山。
回首过去:
20多年来,数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乡非农业部门就业,其中绝大部分就职于中小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企改革减少了39%的就业岗位,为接近4400万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机会的,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的先锋,他们率先踏入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并异军突起。如今,他们已成为最能体现市场经济规律特点的主体,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发展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对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贡献巨大。
中国经济实现30多年持续较快增长,根本推动力在于每一个微小个体、每一个微小企业对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对自立自强、提高国际地位的渴望,对依靠自己双手艰苦创业,寻求利益最大化的渴望。
展望未来:
我国目前仍然面临大量的劳动力剩余。农业现代化步伐将继续推动至少1.5亿农村劳动力向城乡转移,中小企业仍是接纳他们的生力军。城市中上千万计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仍然要倚赖不断涌现的中小企业来吸收。
今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实现健康有序发展,能否按预定目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中小企业仍然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适应中国经济向内需拉动型转变的要求,每一个微小个体追求繁荣富强的期待与实践将不断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特别是在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已从初期的拾遗补缺型角色,成长为现在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更是明确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但是,从实践来看,“抓大放小”依然是多数地方政府在面临选择时的惯性思维和惯常做法:支持中小企业的各种决定和文件,发的多落实的少;一般性的号召多,具体实际措施少;注重生产性企业多,关注流通、服务业少。
1973年,德国经济学家E.F.舒马赫出版他的著作《小的就是美的》,第一次在学界明确提出,小企业是最具有经济活力的一部分,是一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的美,美在它们坚韧、独立、高效的品格。它们顽强拼搏、敢于创新、活力四射的创业精神和壮美历程不仅为国家创造了众多物质财富,更为这个传奇时代奉献了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中国企业界充斥着太多的买卖与眼前利益,缺少技术成败,缺少产品至上的心态,缺少长远的产业雄心时,我们渴望也需要那些崇拜技术、崇拜创业、崇拜品牌并为之奋斗的中小企业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不趋同的领跑者、不盲从的奢侈品;即使风暴中所有华丽的旗杆都倒下,相信它们依然根植沃土、傲然伫立。
(新闻观察员 温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