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呈现全面推开、加速发展、亮点纷呈的态势。
其实,回望自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的改革历程,我们清晰地发现了这样一点:我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经历了由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到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的发展过程,这一体制改革的过程从时间跨度、目标设定到阶段推进,均体现了制度部署的科学性、方向的明确性和成果的可实现性。
8年来,伴随着转企改制工作的逐步、稳步推进,许多个“第一”相继诞生:2003年,云南丽江民族歌舞团吸收社会资本一步到位实行股份制改革,成为第一家员工持股的转制院团;2004年,江苏11家省直院团集体转企改制,组建第一家省级演艺集团公司;2006年,中国木偶剧院转企改制,成为第一家由民营公司控股的转制院团;2009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创造了中直院团整体转制的历史纪录;2010年,重庆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恒创娱乐有限公司签署《重庆演艺集团购买海外剧场意向性协议》,首开国有院团购买海外演出剧场的先河……
通过改革,越来越多的国有文艺院团走上了健康发展的新路,长期僵化的旧体制正在被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代替,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事业为补充的新型演艺体制格局正在形成。
目前的实践说明,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进展,首先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凝聚改革共识的结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已是必然。
因为,不加快改革,演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将遇到严重困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有文艺院团旧体制已难以为继,如果不加快改革,摆脱旧有体制的束缚,加快通过市场竞争做大做强的步伐,将难以承担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时代重任。
因为,不加快改革,国有文艺院团将被边缘化。从国内看,近年来,民营演艺企业迅速崛起,2009年全年演出场次超过70万场,是国有文艺院团演出场次的近两倍。从国外看,有的演艺企业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是我国国有文艺院团全年总收入的近5倍。国有文艺院团如果不加快改革,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市场空间就会被逐步挤压,直至最终完全被边缘化。
因为,不加快改革,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将难以满足。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人民群众的求知、求美、求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我们现在能够提供的文化产品尤其是演艺产品,数量和质量都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十几年来,我国人均三年才能看一场演出,而在有的发达国家,人均一年就能看四场。
为有效推进改革,解决转制院团的后顾之忧和发展瓶颈,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扶持政策,充分考虑到国有文艺院团的实际,注重对国有院团的专门扶持,各地也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制定了很多更加优惠、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改革的实践证明,哪里落实中央政策到位,哪里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成效就大;哪里能够制定出适应实际工作需求的扶持政策,哪里的演职员工就真正受益,院团的发展就更有潜力。
目前,已完成转制的国有院团出人出戏出效益,生存状况远好于改革前,没有一家“转了就死”。另外,从长远来看,我国的演艺市场空间巨大,按今后每年人均观看三场演出这一世界中等水平计算,即使票价为20元,中国演艺行业的总产值也将超过800亿元。如果能充分开发这座金矿,转制院团的发展可谓风光无限。
改革不会“一改就死”,相反,不改革则会丧失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