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5日 星期三

    专家视点

    人文文化与文化高品质发展论略

    作者:陈晓明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5日 16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号角,体现出执政党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思考人文文化的意义与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

        胡锦涛同志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更高层次的要求,这需要在文化上有更大的作为。一个在文化上发展繁荣的中国,在文化上富有创新的中国,才能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才能屹立于世界大国之林,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根本的在于我们的文化如何夯建民族凝聚力,如何激发民族的创造力。

        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传统人文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理应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基础任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在世界古老文明中,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历史传承最为完整也最具自我更新力的文明。近代以来,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转型,传统文化经受着现代化的挑战,中国在经历艰难与曲折后,顺应了世界的深刻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崭新历史纪元,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使中国迈步走向现代化。进入21世纪,中国更是以豪迈的信心走向新的历史阶段。现在,中国要真正完成伟大复兴,民族文化传承和当代文化价值创新是不可或缺的根基。作为一个大国,在文化上应该有自己的根基,有自己厚重的历史文化,同时要有当代文化的创新性,对世界当代文化价值的建构作出责无旁贷的卓越贡献。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一项极其艰巨和深远的工作,应当体现真实性和实践性。真实性是说它要有实际的效果,不是死传统,不是一些书本、教材和教条,而是活的传统,能在当下的文化与价值建构中起到作用。因而它的真实性依赖于它的实践性,只有在实践中,在与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文明对话碰撞中,在参与当下各项文化建设的活动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释放出它的生命力,才能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文化创新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国家应依托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加大对人文文化研究的投入。现在国家支持的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实用性为主。但着眼未来,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更需要个性鲜明的研究项目以鼓励人文文化的创造性思维,给予大学思想文化创新以更大空间,这其实是关涉到人文文化是否有真正创造性的重要问题;大学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升人文文化的地位,增强青年一代的文化修养。

        二

        认识人文文化在文化建构中的价值底蕴作用,才能使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内在品质和长远方向。今天我们强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强调人文文化价值底蕴的建设显得同样重要。从根本上来说,文化的发展繁荣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民族精神凝聚力、向心力的迫切需要。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存在于它的典籍和经典作品中,如何把传统资源转化到当代大众文化中,转化到新兴艺术创作中,转化到新兴电子媒介文化中,是一个需要当代每一位文化工作者都细细考量的问题。今天的大众消费文化虽然营造出一个热闹的市场,但其总体品质有待提高,精品佳作较为匮乏。走向市场的文化繁荣,要使自己富有价值底蕴和美学品质,需要有人文文化作根底。

        在今日社会,当网游市场里闪现着刀光剑影时,如何更好地关注参与者的心灵健康?当古典艺术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拍出天价时,是不是还有人关注那些点线艺术和黑白意趣?当影像扑面而来的声色光电震撼感官时,人们是否还在关心精神升华?在我们今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背景下,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这种关注本身就表明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也要有人文精神,更进一步说,这些消费文化要适当吸取人文文化作为价值底蕴,同时创造出新型的人文文化。这样的人文文化虽然不再是传统典籍,而是内含在当代新艺术和新创意文化中的思想火花或精神内核,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文化价值底蕴建设,需要经过长期潜移默化而形成,是一个时代文化合力作用的结果。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精品,为后人留下这个时代的经典,就必然要与人文传统接脉,同时,也必然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创造当代新的人文价值。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问题得以解决之后,精神生活方面必然会提出更高要求。很多社会矛盾,尤其是人们更高的精神和价值方面的要求,仅仅通过法制还难以解决,只有具备健康深厚的人文文化底蕴,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才不会出大问题,人们才会拥有更好的精神家园,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

        今天我们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只是促进文化产业的GDP增长,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提升中华文化的整体水平,尤其是提升中华文化面向世界的影响力。在这一意义上,推进文化向高品质方向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文化繁荣发展只是一些低水平的文化产业和娱乐文化大行其道,虽然也能带来经济上的成功,但根本上成不了大气候,不能使中华民族在21世纪对人类有较大贡献。

        提升文化发展的品质,重要的当然是它的创新性,而如前所述,创新性离不开人文文化的根基,没有人文根基,创新性便没有持续的原动力。提升文化发展的品质就是指提升具有本民族传统内涵的、具有世界性面向的、能引领人类积极向上并开创未来的文化。如此看来,提升文化发展的品质不只是回到高雅文化的老生常谈,也不是要制造一批阳春白雪,根本的要义在于:这样的高品质是能为人类普遍认识和接受,与人类历史中的积极力量一脉相承的那种价值。提升文化发展的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为广泛的体现,它以实践形态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

        文化的发展应该具有世界面向。它能最广泛吸收人类已经取得的优秀文化成果,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融会贯通,自成一格,气象更新,能够海纳百川。强大的有创造性的文化总是兼容并蓄的文化,世界性面向就是一种在最大可能的包容中创造自身的能力,这样的文化才能影响世界、引领世界。

        文化的发展应该具有未来开创性。文化的高品质发展决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不断开拓进取。当今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正是因为不断开拓进取,才有现在的进步强盛。历史给予中华民族新的机遇,就看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有没有能力抓住机遇,开创中华民族的未来,增强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只有能为人类开辟前进道路的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领着世界走,而不是被世界拖着走。

        文化的发展应该能为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是人民共同创造,当然也应当使人民共同分享。文化的高品质发展不是高高在上的,而应使人们心悦诚服、自觉向往、自觉承担。文化的高品质发展可以存在于大中小学的经典人文教育中,可以在大众娱乐文化中随时显现,也会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随处体现。

        总之,今天中华民族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责任的召唤,切不可弄成急功近利的文化大跃进,而是要真正从中华民族的自我塑造和面向未来的责任着眼,这才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所在。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文学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