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师生,必须把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课题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
高校要全面深入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政治方向,又是世界观、方法论,同时也是价值尺度,是思想教育制高点。我们要创新理论教育模式,从学生需要出发,积极探索“问题解析式”教学方法,与热点面对面,同学生心贴心,敢于直面学生困惑,善于回答学生疑惑,系统解答学生疑问,在互动参与中增强政治思想共识。这种认同共识不仅要体现在思想上,也要反映在感情上,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展现理论体系的真理力量,展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力量。情通理顺,入情入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这样,理论教育才能入耳、入脑、入心。
扎实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必须坚持在多元之中有主导,在多样之中有主体,在多变之中有主线,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念,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在集体中求得发展价值观念、诚信收益价值观念。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培养科学家、学者,而是培养现代公民。现代公民素质包括:对社会有正确价值取向,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他人富有爱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公共准则。我们要根据现代公民要求,推进教育思想转变: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不仅要重视思考什么,更要重视怎么思考;不仅要重视做什么人,更要重视怎样做人。把专业教育提升为通识教育,把通识教育提升为能力教育,把能力教育提升为品格教育,把品格教育提升为核心价值观教育。
重视提升人文素质。美国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非常崇尚人文素质精神,“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把知识传授与道德养成结合起来,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实现高情感与高科技联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合璧。人文教育目的在于实现对人的尊重,对人文力量的肯定,对人格完善的追求。当前,人文教育要特别突出强调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责任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一切动力的源泉。
着力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民族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我们要重视优秀民族精神、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在国家意识教育过程中,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重点;在文化认同教育过程中,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在公民人格教育过程中,把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青年学生既要有国际意识、世界眼光,又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既能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又懂得保持本民族价值规范体系;既是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欣赏者、沟通者,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坚持创新文化,激励探索、包容个性、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倡导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念,营造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思想氛围,塑造师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创造真理无止境、学术无禁区、成果无水分、研究无权威的创新文化环境。
(作者系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