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20日 星期五

    (报告文学)

    核桃的微笑

    作者:柳 萌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20日 14版)

        别样的风景

        行走在临沧的土地上,我一直在问自己:假如没有观赏过苍山洱海景色,假如没有领略过大理、瑞丽风情,假如没有住过竹楼吃过傣家饭,假如没有在凤尾竹前拍过照,假如没有进过那座座精巧庙宇……我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吗?是的,我现在看到的云南,跟过去看过的云南,其景色风情竟然如此不同。临沧,你这彩云之南的另一片土地,没有大理诱人的风光,没有瑞丽江边的景色,没有西双版纳的风情,然而,你同样让我无法忘怀。你以你的朴实和诚恳,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我的心目中印象里,你就是云南山区的铮铮好汉。在忍耐与奋斗中,祈盼着明天的幸福;在荒山与野岭上,种植着未来的希望。

        临沧位于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南端,有佤、彝、傣等十多个民族。由于所处地域偏僻,原始生态依然完好,经济状态相对落后。山民们祖祖辈辈,靠在大山中种植玉米等粮食维生,日子的艰辛可想而知。

        但在这艰苦的日子里,临沧人的微笑让人印象深刻。从深山村寨到小镇工厂,从普通百姓到领导,那挂在脸上的微笑,犹如临沧市花三角梅,绽放得那么灿烂。看上一眼就会让人久久陶醉。令我不解的是,生活如此艰辛,怎么会笑得这样开心呢?听了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述,我才知道,原来一个宏伟的经济发展计划,正在临沧大地实施并初见成果。就是这小小的核桃呵,将使临沧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就是这种脱贫模式,将让临沧的大地,变得越来越富裕。我把它称为“核桃的微笑”。

        说到这临沧无所不在的微笑,我忽然想起,在临沧市凤庆安石乡,村民舒云君的由衷的微笑。这是个秋高气爽的下午,坐在他家三层庭院式的小楼里,吃着新下来的核桃、玉米、毛豆,喝着醇厚的红茶水,我们听主人讲述他的致富经。“今年茶价虽有下滑,但也收入了两、三万元。我种植的80多棵核桃树,很快就要挂果了。到那时候光核桃一项收入,少说也得有十来万元钱。”说到这里这位朴实的汉子笑了,笑得脸上堆起密集的皱纹,那么灿烂,那么鲜亮,笑容跟摆在桌子上的核桃,模样是那么惟妙惟肖。这时我的脑海里,忽然翻起记忆涟漪,小时候听过的故事,真真切切重现在眼前。

        我出生在冀东平原。每年深秋时节,邻县的山民就要挑着担子,到我家乡卖山货。带青霜的柿子,挂叶的山里红,青壳的鲜核桃,在货郎的箩筐里,颤悠悠地晃动着,至今想起,耳边都会传来那悠长动听的吆喝声。

        有次同时买了柿子、山里红和核桃,柿子和山里红外皮都是光溜溜的,惟有这核桃外壳皱皱巴巴,我拿起一棵核桃问母亲:“别的山果都光溜溜,怎么就这核桃皱巴巴呀?”于是母亲给我讲了个故事。其实核桃的皮也是光光的,在很久以前的大山里,有年秋天山果成熟时节,山民们挑着担子下山卖,柿子、山里红、红枣都非常好卖,只有核桃卖不出去,山民情绪很是沮丧。未想到核桃夜里托梦给山民,告诉他说:“你真小看我了,柿子、山里红、红枣,生来没有衣服穿,他们才光溜溜,我是穿着衣服的,你把我的衣服脱了,我比他们还招人喜爱。”山民依着核桃的梦,次日剥开核桃薄衣,立刻高兴得满脸堆笑。他老婆看到这情形,顺便说了句:“看把你高兴的,笑得满脸皱纹,核桃就是你笑皱的。”

        当然,这只是当初母亲哄我的编造,不过今天在云南临沧的山村里,我却确确实实在看到了,比核桃笑得还要好看的人。

        核桃植树人

        临沧的山民把核桃树叫摇钱树。不过起初可不是这样,祖祖辈辈种粮食,乍让种核桃树,不仅有些想不通,而且还担心未来的生活,怕万一种核桃耽误种粮食,最后连吃饭都成问题。

        时任临沧市委书记的李国伟,走村串户地一家家访问,掰着指头跟山民算经济账:种植泡核桃、玉米、杂粮,究竟哪个更划算?种这个需要多少劳动力,种那个对生态有多大影响,像算家庭收支账似的,一笔一笔地仔细地算。他诚恳地跟山民说,一亩地可以种八至十棵核桃树,一棵中等树龄的核桃树,年产核桃可卖八百到一千元钱,这样一亩地便可收入近万元钱。如果在山坡地种玉米杂粮,年收入顶多七、八百元,要是遇到天灾还会颗粒无收。至于劳动力成本和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优越性更是无法相比。

        这笔账一算山民心里豁亮了,种植核桃的积极性高涨了。从2004年种植核桃开始,泡核桃种植到现在,总面积已经达到668万亩。放眼临沧的山山岭岭,随处可见一株株壮实的核桃树,带着临沧人的欢乐与喜悦在开心地微笑。

        跟种植核桃的山民聊天时,还有两个人时时挂在山民嘴边:“这种核桃的主意,是白书记出的。”“这些核桃树苗,都是黄主席资助的。”他们说得多了,引起我的好奇。跟当地干部询问才知道,白书记是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的白恩培,黄主席是世纪金源董事会主席黄如论。这二位的善心诚意珠联璧合,才成就了这项带有探索性质而获成功的扶贫模式——“既送鸡又收蛋”。这是百姓通常说的“帮人帮到底”的实在品性。

        望着被称为“摇钱树”的核桃,听着山民们对未来生活的畅想,我在思考:种植核桃得好几年后才见成果,若想创造在任政绩的官员,有几个肯这样干呢?在边远山区斥资1.8亿元扶贫,若想要虚名求利的企业家,有几个会如此慷慨呢?这两位扶贫扶到根儿上的人,怎么能不让山民们铭记于心呢?就是被这件事深深感动,我这一向不会唱赞歌的人,今天要为这件事情写下我的心曲。

        核桃千秋业

        山民们说的白书记,许多人见过,因为他十次深入临沧山区调查指导扶贫;山民们说的黄主席,他们几乎都未见过,因为他至今都只送钱而不求山民感谢。我呢?见过黄如论多次,却未见过白恩培。人说,认识某人的朋友,你就会知道其人。由黄如论推识白恩培,我想,应该跟黄如论一样,他也是个务实低调的人,不然,他俩不会共同办成这件大事。 

        我之所以说,种植核桃扶贫是大事,因为黄如论不光是种植,他更考虑到核桃的销路。临沧这个地方,地处偏僻地区,交通比较闭塞,核桃丰收运不出,山民换不成钱花,岂不是白搭?

        在资助种植核桃的同时,黄如论就已经考虑到,如何把临沧的核桃消化掉。

        2007年5月,黄如论斥资5.7亿元,建立起核桃系列食品生产线,研发生产核桃乳、核酸油、核桃粉、核桃混合油、核桃洗手液等产品。我们在云南智能汇源食品有限公司参观时,第一批核桃油产品已经试生产出来。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项目正式投产后,至少可容纳当地两万吨核桃,间接和直接解决劳动力两万多人,云南八州二十多个县,收获的核桃产量可以全部消纳。

        知道了种植“核桃战略”计划,看到临沧山民脸上的笑容,我在心中不禁诌出两句话:“核桃成树代代富,销路不愁年年足。”

        临沧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棵同样古老的茶树,据说至今已经3200年了,依然枝繁叶茂葱葱郁郁,被称为世界的茶祖。各族人民每年都要隆重祭拜。我们一行中的两位朋友,不顾路途的遥远和颠簸,专程去朝拜了这棵茶祖。他们回来说,可能是得到茶祖的保佑,附近一户山民最大的一棵核桃树,今年摘的核桃竟然卖了1800元钱。他现在包的荒地种了1200棵核桃树,三、五年后进入产果期,就算每棵少卖800元钱,最少也得收入几十万元。这小小的核桃简直就是“黄金果”。

        当然,山民的幸福生活,临沧的美好前景,靠茶祖保佑很难实现。真正靠得住的还是致富带头人。

        现任临沧市委书记杨洪波、副书记张泽军,是两位肯思索有见地的中年人,发展临沧和核桃扶贫的重任,就落在了他们二位的肩上。说起临沧未来发展,堆在他们脸上的微笑,犹如核桃外壳纹路,那么深沉,那么灿烂,那么鲜亮,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激荡的那股热情多么澎湃。

        祝福你,临沧!祝福你,核桃!祝福你,微笑的临沧人,希望这微笑永远灿烂、鲜亮。

        柳萌 从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曾任《小说选刊》杂志社社长。近年出版多部散文随笔集。现居北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