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7日 星期二

    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启示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7日 11版)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最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并以它作指导,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不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道路。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仅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而且孕育并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探索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和革命实际出发,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从1928年开始,为解决大革命失败后如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问题,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初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1930年针对教条主义发表《反对本本主义》,从思想方法和认识路线上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初步探索,形成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思想雏形;长征胜利后发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从哲学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42年在延安整风中,发表《反对党八股》等文章,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围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这一飞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仍处在进一步的发展之中。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适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二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发展的新形势,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对新时期如何建设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完全马克思主义化的党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阶段特征,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等重大时代问题,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赋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启示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付出沉重代价后做出的正确抉择。毛泽东曾多次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邓小平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这个“老祖宗不能丢”。历史表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启示之二:立足实际,不懈探索,坚持实践标准。立足中国实际和基本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革命与建设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就能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就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并指导实践的科学思想理论,否则就会犯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照抄照搬别国经验的错误,就会僵化思想、遭遇挫折。

        启示之三:根据时代和历史任务的转换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不难发现,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是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历史任务的转换,针对革命、建设、改革不同阶段不断涌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和理论概括的结果。可以说,正是遵循“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则,依据新的实践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的勇气,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启示之四: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旨归。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和维护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从党的历史使命和宗旨出发,着眼于当前工作,着眼于新的实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科学理论来引领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从而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执笔:王继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