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7日 星期二

    以强化服务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7日 11版)

        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关系

        随着党中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重视,有关社会管理的理论问题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社会管理是一个有着复杂含义的概念。从当前我国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社会管理涉及三个层次:大尺度上指对全社会的管理,中尺度上指对经济以外领域的管理,小尺度上则指对狭义社会领域的管理。我们所说的社会管理,基本上是指以社会建设领域为基础,同时又有较大扩散性的概念,在本质上它指的是政府和社会力量协调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各种活动。

        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体制,是两个密切联系又不同的概念。前者说的是管理和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活动,后者则指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关系的协调与和谐。由此可以说,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各种管理、协调活动的创新,是方式方法的创新;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则是在体制、制度方面的创新。党中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主要指的是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毫无疑问,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干预手段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使之变得更协调,使社会变得更和谐,从而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创造条件。在这种意义上,社会管理相对于社会建设来说是手段,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当然,这里涉及体制机制问题,如果体制机制不合理,只把社会管理当做维持社会秩序的手段,那么,社会管理只能在短时间和狭小的空间里发挥作用,而不利于和谐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来深刻认识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建设的关系和重大意义。

        大力强化服务意识

        我们现在强调社会管理创新,是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期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传统的社会管理已不完全适应新情况相关的。传统的社会管理指的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在某些方面表现为权力控制的管理模式。这种社会管理,强调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和政府对群众的单向度的利益代理和权力管理,而创新社会管理是要大力强化服务意识。

        我国正经历的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遇到了严重挑战。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必须改革原来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需要人们对社会管理有新的理解。从一定角度来说,人们实现下述转变是重要的:改变管理就是运用权力进行控制的旧理念,认识使用多种方法实现社会秩序都属于社会管理的内容;改变以往社会管理偏重强力管控的思路,树立管理和服务并举的思想,努力通过改善服务来实现有效管理;改变社会管理就是快速控制已发生问题的“滞后型”做法,把社会管理往前延伸到可能引发问题的源头,用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路去考虑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实际上,对社会管理的新理解就是要把服务放入社会管理中,并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部分和基础。从总体上来讲,在实施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过程中,在管理技术和方法上创新固然必要,但最重要的是要强化服务意识,结合实施服务来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该用现代思维即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思维来理解社会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实施有效服务,通过服务来实现社会的管理。

        在加强服务中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在创新社会管理中,要通过加强服务来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第一,在管理过程中体现服务,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政府的职能是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以往的政府职能管理,常常表现为权力的行使和对人们行为的约束,而加强服务,则是为群众解决各种问题。新的社会管理,要求我们将管理与服务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中,在管理过程中提供服务。这应是一种方法,更应是一种理念。

        第二,在社会保障中增强服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要摈弃那种社会保障是政府恩赐于民,以及有了社会保障制度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的想法。要强化服务环节,使人民群众真正通过社会保障的实施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特别是在理念和方法上,要把服务纳入社会保障体制中,并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回应与评价。

        第三,在管理行为中注重协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新型社会管理是政府、社会力量和群众多方参与的行动体系。在社会管理领域,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在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如果不能有效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不能有效地吸引公众参与,新的社会管理创新体制就不能真正建立起来。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一些城乡基层的社区组织、社会组织还不能有效地承担起协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任务。城市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机关化、腿脚化虽增强了政府的行政职能,但却弱化了政府同居民的密切联系。这些都难以使政府更有效地承担起提供优质服务、反映民众诉求的功能。要大力加强社会管理,就必须增强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协同政府以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建构以服务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创新系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以强化服务为导向,以加强服务为基础。二者要紧密结合,即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加大社会参与程度,才能解决好社会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开拓创新,建构起以服务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创新体系。

        一是转变执政理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政府取信于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人民服务,并使广大群众感到党和政府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实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就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的社会管理服务理念。

        二是提高执政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在某种意义上,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党和政府执政能力提高的表现。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这要求各级政府拿出新的方法应对挑战,解决人民群众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出台各种公共政策及社会政策的同时,要注重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官员提高服务能力,共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是加大社会参与程度,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管理创新及其成效如何,更紧紧地依赖于社会及其人民群众的参与。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评价各级政府服务的尺度;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的动力。因此,能否大力吸纳和促进社会力量及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是政府社会动员力和社会凝聚力的表现。各级政府在促进社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上应有大的作为。

        (执笔:王思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