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4日 星期六

    光明情结

    我与光明日报50年的交情

    作者:卫兴华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4日 09版)

        光明日报是与文化教育界联系紧密的中央级大报,我作为高校的一位经济学教师,是光明日报历经数十年的读者与作者。

        改革开放前,光明日报和其他大报一样,只有4个版。版面少,发表论文的容量自然也少。但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至“文革”前,还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多篇论文。当时学界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与讨论,我发表的也主要是这方面的内容。例如,1959年8月发表《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的“原则和实践的矛盾”是指什么?》,对有关错解提出纠正意见。随后相继发表了《谈谈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的关系》《也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从马克思的论述来看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关于农产品的价值决定与“虚假的社会价值”问题》等文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积极参与了理论思想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工作,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论,1978年先后发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略论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1980年,在理论界展开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时,发表《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经济效果问题》。1983年又发表《坚持经济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同年,当理论界展开讨论有关异化问题时,我应约撰写和发表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概念和社会主义现实》。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许多与经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重要经济理论问题被提了出来,需要深入研究和讨论。我在光明日报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特征引论》《治理经济环境与消除总需求膨胀》《实现分配过程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差不多每年都会有文章在光明日报发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对经济理论的研究,是与我国改革和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其发展紧密联系的。

        光明日报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每天必读光明日报,吸取理论知识和学术营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贸然向光明日报投稿,获得关注和刊用,到现在已是87岁高龄的耄耋老者,仍继续做光明日报的读者与作者。50多年来与光明日报的交往持续不断,也算是相识相知的老交情了。我之所以看重光明日报,成为它不离不弃的读者,又愿意借它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不只因为它是侧重文化教育的中央级大报,与我作为从事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的教师距离相近;更重要的是,它的政治和理论学术取向既是严肃和严谨的,又是宽厚和包容的,这有利于文化教育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我感谢光明日报在我学术研究生涯中给予的支持,也感谢数十年来从它不断获得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信息和理论学术知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