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9日 星期一

    文化强市百城行25

    柳州:文化铸就工业城市“灵魂”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9日 04版)
    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已成柳州一大城市品牌活动
    柳州市筹建工业遗产博物馆征集的“老物件”
    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

        ■柳州市委书记陈刚: “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兼备,城市才有活力。”

        ■柳州市市长郑俊康: “只有抓好文化建设,经济发展才能有不竭动力。”

        主持人语

        世界最大水上舞台落户柳州,文庙祭孔大典创下八个“全国第一”,国际水上狂欢节驰名海内外,以《八桂大歌》为代表的文艺精品迭出,文化惠民活动遍地开花……近年来,柳州文化建设硕果累累,文化在塑造城市“灵魂”的同时,推动柳州由一个工业之城变为文化大市,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过渡。而这,正是柳州的城市精神为人称颂之处。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工业文化为发展助力

        改革创新繁荣文化产业以文“化”人提升城市品质

        2008年,金融风暴横扫全球,柳州“制造”身处风口浪尖却岿然不倒,创造出“没有一家工厂因金融危机关停,没有一个工人失业”的奇迹;2009年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和1000亿元大关;2010年开始向“三年4000亿”目标全面推进……

        “十二五”开局之年,柳州工业经济再传捷报:截至12月18日,该市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达3015.7亿元。一批强优企业更是亮点频出。柳钢、上汽通用五菱、柳工集团3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分别达550亿元、460亿元、220亿元。

        “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兼备城市才有活力。”柳州市委书记陈刚道出了“柳州制造”成功的秘诀。他认为,柳州工业的辉煌,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的工业布局紧密相关。但是,是否形成工业文化,对于一个地区工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柳州深厚的工业文化,表现为与生俱来的挚爱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心灵手巧的实干精神、开放包容的协作精神、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

        为将工业文化薪火相传,“十一五”期间,柳州投入了11亿元用于全市各项文化建设。2009年,柳州市全面启动“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截至2010年底,水上大舞台、重建文庙工程等五个项目已经完成,总投资超过8亿元。

        在博物馆群的建设中,柳州工业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座城市综合性博物馆,筹备伊始就广受关注。听说要建工业博物馆,柳州市民忙着“翻箱倒柜”,工厂企业“盘点清仓”,争先为工业博物馆添“家当”。3000多件馆藏文物,小到缝纫机,大到火车机车,多数是企业和市民自发捐赠的。 

        工业博物馆,好比是柳州的“精神大厦”,它让人们看到柳州工业的兴衰发展史,从而领悟到只有敢为人先、不断创新创业才能让企业、城市不断发展。今年5月1日,初落成的工业博物馆开放部分场馆,数千市民前往先睹为快。

        “只有抓好文化建设,经济发展才能有不竭动力,工业柳州才更完美。”柳州市市长郑俊康说。    

        多元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柳州“经济升级,城市转型”不断输送新鲜“血液”。2010年,柳州独揽“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和“中国最具竞争力特色经济市”三项殊荣,工业之“星”依然夺目。

        改革创新繁荣文化产业

        在第五届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上,柳州本土生产动画电影《生日礼物》从参赛的12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惟一动画类电影短片金奖,实现了我国进入美国好莱坞电影院放映三维动画电影短片零的突破,下载次数超过4000万次,并由此在中国动漫产业中吹响了“人文动漫”战略的号角。

        柳州歌舞团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先后在全国各地巡演35场,票房收入突破1800万元;今年3月《八桂大歌》登顶国家大剧院,为全国“两会”的召开献上了一道文化大餐。

        柳州人的敢为人先,深刻体现在以工业思维谋划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十一五”期间,柳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2.56亿元,发展势头强劲十足。

        为统筹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柳州市在全区中率先实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机制的改革,成立了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与支持文化精品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者,柳州政府、企业和民间共同构筑了一个创新的文化氛围,创新的热情在这里萌生,创新的实践得到鼓励,创新的精神产品不断涌现。“十一五”以来,柳州市完全依靠本土创作力量,先后创排了广西民族歌舞荟萃《刘三姐故乡的歌》、《红瑶梦》等精品大剧,创排了大型新编桂剧《柳宗元》、小戏《撬妹门》、小品《窗外》、《摆呀摆》等优秀文艺作品,在全国、全区各项赛事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以文“化”人提升城市品质

        让文化滋润百姓生活,提升城市的品质,是柳州文化建设的着眼点。

        随着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推进,“柳江之夏”、“龙城金秋”等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形成辐射全国的文化品牌;县、区特色文化遍地开花,“百村百戏”让人大饱眼福……据统计,仅“柳江之夏”、“龙城金秋”就已惠及200多万群众。

        如今来到柳州,人们可以看到来自远古的化石标本、5万年前“柳江人”的生活场景、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的祠堂,加上文庙、军事博物园、工业博物馆,以及世界顶级水上运动健将的巅峰对决……文化的繁荣,潜移默化地塑造柳州人的精神气质,使他们有一种宏大的气魄和豁达的处事态度,视野开阔,豪爽而真诚。

        “无论是宾馆的服务员,还是路边的交警;无论你去购买奇石,还是品尝螺蛳粉,柳州人都会向你投来真诚的微笑,让人倍感亲切,如沐春风……”全国百家报社文化记者看柳州后,在他们的文章中留下了这样的句子。网友“稻沐汗”留言说:“愿把比一生更漫长的幸福押在柳州。”

        本栏图片提供:刘 昆  

        专家点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黄伟林:

        柳州,这个长期以来领跑广西工业的城市,不仅有柳钢、柳工、柳微,有两面针、金嗓子,而且有柳宗元,有柳宗元代表的为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情怀。文化,仍然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建立在此之上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柳州才能将工业生产升级为工业文化,才能将柳州制造转型为柳州创造。柳州近年来的发展证明,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资料链接

        文化建设十大工程

        ■柳州工业博物馆

        ■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

        ■军事博物馆

        ■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

        ■博物馆群

        ■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

        ■动画片《快乐论语》

        ■新排大型舞台剧目

        ■工业题材电视剧

        ■千个阅报栏工程

        文化亮点

        ■以戏曲演出为主的“东门戏台邀你看大戏”;

        ■以主题类活动为主的“水上大舞台邀您唱红歌”;

        ■以群众文化演出为主的“刘三姐大舞台邀您周末喜相逢”;

        ■以中外优秀精品舞台剧目为主的“市艺术中心优秀剧目公演”。

        (本报记者 刘 昆 通讯员 朱凡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