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8日 星期日

    优秀农牧业科技工作者风采⑨·缪祥辉的愿望——

    种出海拔最高的温室蔬菜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08日   04 版)

        联系采访,缪祥辉说:有比采访更重要的事。

        寒冬时节,像往年一样,今年已在外奔波二百多天的他,在离省会西宁上千公里外的柴达木盆地的试验温室里忙碌。

        缪祥辉,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长期从事旱地农业研究和高原农作物栽培研究,担任青海省农学会秘书长。缪祥辉,知道这位脸庞黑红汉子的人很多,尤其是在玉树地区。玉树藏族老阿妈才珍老人说:“缪‘农技’让我们在高原冰天雪地的二月见到了蔬菜的绿色。”

        两周后,见到鞋沿上挂着泥痕的缪祥辉,记者说明采访来意,他很意外。他说事都是团队做的。他和团队只想干成一件事:让高原极地的老百姓吃上新鲜的地产菜。高原高寒缺氧,不要说在冬天种植蔬菜,就是生命力极强的小草,在玉树海拔4000米的高原的夏天都长得稀稀疏疏。长久以来,囿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当地人由于很难吃到地产新鲜蔬菜,由此引发的有关疾病相当普遍。

        缪祥辉觉得,作为一位高原农作物栽培专家,解决这一难题,责无旁贷。

        有人说,身处高原就是贡献,的确是这样。在缪祥辉工作的现场,空气含氧量仅有平原地区的60%,对一个长期在低海拔生活的人来说,这无疑是生理极限的挑战。高寒缺氧可怕,但缪祥辉说:更可怕的是他们总是行进在路况极其不好的边远地区,交通意外时刻伴随着他们,仅2011年就发生过两次。

        或许是缪祥辉的执著与拼命感动了上苍,2011年,在玉树县结古镇代格村,世代没有在冬季大面积种出蔬菜的季节传出信息:2月22日,18栋科技示范温室,在海拔4000米的高寒缺氧地区,实现了冬季蔬菜生产。温室里花红菜绿瓜嫩,西葫芦、油白菜、菠菜、水萝卜等破土而出;3月22日,该村生产出玉树首批地产蔬菜,这也是“玉树科技引领行动”的首批成果;4月23日,该村率先在玉树地区开出2011年度春播第一犁,并对弃耕多年的耕地进行复耕种植;7月底,西红柿、黄瓜、辣椒等精细菜纷纷上市。

        别人搞不出来,为什么缪祥辉可以?青海省玉树州的负责同志说:“除了他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优秀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把自己的实验室、研究室搬到高寒缺氧的田间地头,不辞辛苦地搞种植试验、示范演示和技术培训,而不是走马观花式地随便走走。”缪祥辉的爱人杨川陵说:“连自己父亲去世都不曾从田间地头移动半步的人,再搞不出来,拿什么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拿什么跟长年少沟通而渐渐疏远的女儿交代?!”

        搞农业研究的人,都到过田间地头。但高原的田间地头非比寻常。从开播到管理,雇不着工,就是当地的农民都不愿干这种活。缪祥辉蹲在田里时“分不清谁是农民谁是研究员”。

        缪祥辉觉得,他之所以能做成事,秘诀只有一条,就是沉下身子,带领研究人员,带着总想为高原百姓解决点什么的心,值守田间地头。尤其在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帮他们解决的不仅仅是吃菜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善当地民生问题,能对稳定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不仅缪祥辉长年累月泡在艰苦的生产一线,而且他还打造出了一支不“泡”实验室的农技团队。缪祥辉带给大家共同的感受是“只有在广阔天地,才会大有作为”。

        如今,缪祥辉的愿望是在海拔5200米的唐古拉山,种出世界海拔最高的温室蔬菜。

        (本报西宁1月7日电 本报通讯员 陈 芃 本报记者 刘 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