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5日 星期四

    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新疆农垦科学院科技扶贫服务侧记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05日   06 版)

        一个亏损近3000万元的团场,经过10年不懈的努力,不仅甩掉了亏损23年的帽子,还实现年盈利2000多万元,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个红旗团场之一。帮助其创造奇迹的就是科技扶贫行动中新疆农垦科学院的科技工作者。目前,新疆农垦科学院在兵团12个农业师、46个农牧团场常年都有驻场专家。

        为团场不仅仅带来科技,更多带来观念的转变

        见到刘辉时,他正在办公室向一位刚刚从扶贫团场回来的同事了解情况。

        1994年,刘辉受派遣来到166团从事科技扶贫工作,挂职科技副团长。作为学畜牧的科技人员,以牧业为主的166团团场,正好给了他施展所学的平台。

        “记得我第一次到团里时是3月份,许多职工听说我是从农垦科学院来的,都跑来看我,说:这么年轻,行吗?

        我没有回答他们,开始悄悄地对传统畜牧生产方式进行调研、分析。

        改良从育肥羊开始。我指导职工将300只瘦弱不堪的羊进行育肥,一个月后,每只羊增加了3到5公斤肉,销售情况出奇得好,一下挣了一大笔钱。

        第二步我从其他团场买来6000只瘦弱羊,再次开始育肥。这群羊入冬时成为膘肥体壮的羊,市场火爆。团场第一年靠养羊扭亏为盈,职工收入大增。

        我觉得,让职工群众增产增收是一方面,科技扶贫的关键是给基层团场带来了观念上的转变,这就是‘输血还是造血式’扶贫的问题。”

        创新扶贫模式,靠制度带活扶贫

        如今的刘辉是新疆农垦科学院科技成果推广处处长,负责的主要工作就是科技扶贫,这对他来说,可谓是轻车熟路。

        1983年,新疆农垦科学院迈出科技扶贫第一步。从最初的科技人员下田地自己干、指导职工干,到现在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培养人才、推广技术、引进新品种的科技扶贫模式,科技扶贫越做越好。

        据刘辉介绍,近年来,他们共开展了棉花栽培、畜牧养殖等技术培训700多期(次),培训人数6万多人次。“关键是制度上进行了创新,加大了科技扶贫的力度。”刘辉说道。

        新疆农垦科学院出台了扶贫服务管理细则,成立了多人、多专业人员组成的驻团专家组和以老专家、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咨询专家组,不定期巡回检查,现场解决发现的问题。

        2010年新疆农垦科学院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王新华院长深有感触地说:“从过去的闭门搞科研,到走出去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我们更深地理解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解了职工群众对科技的渴望与需求,相信我们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本报记者 王 瑟 本报通讯员 吴存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