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5日 星期四

    谁为大学生文化生活引路?

    ——大学生文化生活系列调查(下)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05日   06 版)
    CFP

        当下大学生最爱看什么书?一份某大学图书馆借阅次数排行榜或可做答:1.《蔓蔓青萝》2.《泡沫之夏》3.《潇然梦》4.《玥影横斜》5.《爱在唐朝》……前100名中,除第51名《宋氏三姐妹》和第100名《学英语规律338条》外,其余全为网络青春文学。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以“恐怖”二字为这份排行榜作注。而在记者的调查中,这样的“恐怖”不足为奇。

        “像砖头一样厚的书,我不愿意看。经典读物是对提升文学修养很好,但是上了一天课,实在提不起兴趣。还不如上网看看帖子,找部轻松电影休息一下。”语气中加了一点严肃,泰山医学院大一学生小张说,这是一种阅读“惰性”。

        谈起网络头头是道,说到经典却三缄其口——这,似乎正是当代大学生文化生态的一个缩影。

        习惯了“被安排”

        快餐文化乘势而上

        “我们这一代人,大学期间常读的书目是恩格斯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自然辨证法》;黑格尔的《逻辑学》、《哲学全书》等经典著作。特别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我们用了一个学期逐字逐句地读。”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将自己现在的学术成就,归因于大学期间阅读了大量经典著作。

        相较于现在的大学生,胡智锋认为他们更聪明、更独立、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善于运用新媒体获取各种信息。“不过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既享受着海量信息的便利,同时也容易在这海量信息中迷失。加之现在学生的学习目的过于功利化,社会上的浮躁气息也侵入校园,学生静不下心来读书。于是浅度阅读,快餐式的阅读出现,经典读物逐渐退出大学生的视野。”对于本报记者的大学生文化生活调查得出“快餐文化更受欢迎”的结论,胡智锋如此分析。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厌倦读经典?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造成这些现象有多种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学生们失去了自主性。

        “当习惯了在被安排中生活的中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忽然没有人安排自己,忽然没有了标准答案,在自己不能自主也不会自主的情况下,放任自流就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于是流连于快餐文化,留恋于微博聊天,沉迷于K歌电影。这些不同于中学的校园生活,充满着新奇和刺激。”储朝晖认为当一个人没有自主性的时候,就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精神和文化追求。

        “今天的大学生要远比以往的大学生更有见识,也被给与了更多的自由。可为什么不爱经典爱快餐呢?因为,在学校和社会上,让他们羡慕的不是苦读钻研读书人的生活,而是那些通过捷径获得成功,所谓‘成功人’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大学生的奋斗若没有积极向上的社会精神作支持,再好的条件也难以使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充分振奋起来。

        社团活动浅尝辄止

        皆因活动不够精彩

        热衷快餐文化,热闹的社团活动是否广受欢迎?在调查中,记者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趋向,即7成大一新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但到了大二以后,大部分学生渐渐少了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到了研究生阶段,鲜有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记者调查发现,有近八成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社团活动评价为“一般”,对自己的成长“没有什么帮助”。

        然而,提起自己上世纪80年代大学时期的社团活动,胡智锋依然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当时对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特别积极。特别是学术性活动,都是学生们自己寻找主题,邀请专家学者讲座,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热烈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洪成文认为大学生对社团活动积极性不高,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第一,谁是组织者?“我们不妨通过中美两国大学社团组织的对比来看究竟。美国的大学生社团组织,可不全是学生组织。学术沾边的学生社团背后必定有德高望重的教授;体育沾边的社团必定有高薪聘请的专业教练或退役的大牌教练。如果把这些都抽空了,表面上看起来是学生社团,但是却无法提高社团的品位和质量,也就吸引不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了。”第二,组织什么活动?社团活动本身要精彩,不能停留在一学期组织一两场活动了事。第三,社团活动的目的与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相关性。

        学校氛围潜移默化

        影响学生文化生活

        在“你认为校园文化与学校发展之间有如下哪些关系”的选项中,有70.73%的学生选了“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是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

        程方平认为,学校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应负起重要责任。他的理由是,对于面对生活还须磨砺和锻炼的大学生而言,学校的引导、评价和管理直接会影响高校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的纯化。不仅高校的宗旨、校训、传统会对学生有多方面的影响,而且师生们认同的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等,也会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储朝晖呼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打破陈规,要鼓励多样和创新,鼓励个性和竞争。

        要培养健康的大学生文化消费观,洪成文建议通过进一步强化学业规划来树立理想和目标;为社团活动配备导师、教练来提高社团活动的专业性;赋予教授指导大学生的职能,进一步强化导师、辅导员对社团的指导功能和职责。(本报记者 雷 柯  姚晓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