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家园安宁这样守护

    ——“扫黄打非”工作成果扫描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9日 11版)

        记者面前,有这样一组数字:“2011年1月至11月,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4616.7万件,查处各类案件1.6万多起,均高于2010年同期。”数字预示着两个指向,它既表明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扫黄打非”工作的成效,也显示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扫黄打非”斗争的复杂、艰巨,“扫黄打非”尚未有穷期。

        今年夏季,首次对红色旅游景区及周边出版物市场进行专项整治,这是自4月开始持续全年的打击非法出版物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项行动中,“护城河工程”、“珠峰工程”、“天山工程”、“南岭工程”等联防协作工程积极发挥作用,全国“扫黄打非”办组织协调相关执法部门立案查处了河北“2·12”制售非法出版物案、广东广州“8·20”销售非法出版物案、北京大地思图图书有限公司贩卖非法出版物案等一批非法出版物重点案件,并与公安部一起对部分重点案件进行了联合挂牌督办。

        今年上半年开展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效果明显,增强了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其间开展的打击盗版工具书专项整治,集中查缴盗版工具书23万多册。之后开展的打击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专项整治,对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进行了集中清理。在全国“扫黄打非”办的指导和督办下,各地各有关部门先后破获了河北三河非法盗印《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案、河南周口“5·07”系列非法出版物案等一批有影响的侵权盗版出版物大案要案。

        打击淫秽色情出版物和有害信息专项行动在全国展开,是9月至11月的事情。这期间,扫除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特别是打击淫秽色情光盘成为工作重点,中心城市成为重点区域,专项行动有效地遏制了淫秽色情文化垃圾的反弹势头。与此同时,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也加大力度,截至11月底,各地各网站共清理网上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180余万条,注销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的用户账号、关闭问题群组、降低问题用户等级5万余个;封堵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境外网站1100余个,关闭违法违规网站、频道和栏目1200余个;屏蔽“涉黄”手机网站域名50万个,清退违规接入服务商75家,停止违规代收费业务47项。

        首次开展的打击非法报刊专项行动也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对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等地打击非法报刊、假记者工作予以重点指导、督察,先后部署山东、山西分别对济南、青岛、朔州等地存在的非法医疗报刊问题进行了整治,部署广东对珠海校园周边报刊亭销售非法低俗报刊问题进行了治理。各地各有关部门查处了北京“8·25”制售非法刊物案、中雏奋飞(北京)教育咨询中心非法出版《校园周刊·中国小记者专刊》案、海口特大非法出版《中国教育研究》报刊案等一批非法报刊重点案件。

        “扫黄打非”台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印刷复制企业、出版物物流仓储企业、出版物集中销售场所、游商摊点主要分布区域、出版物市场检查、督办案件、举报线索等管理台账,从而使对企业的监管更加有效。今年,严厉打击了正规光盘复制企业生产非法光盘行为,查获深圳深宇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佛山润生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非法光盘50余万张,查封光盘生产线15条。

        逐步推进有关“黑名单”制度建设,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监控。确立示范试点地区,发挥其引领和试点探索的作用。深入推进“扫黄打非”四大联防协作工程建设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细化了工作流程和分工,循名责实,一抓到底。完善量化考核制度,制定工作考评办法,将考评贯彻于全年“扫黄打非”工作,衡量和检验各地落实情况和工作成效,切实加强对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的监督指导。完善“扫黄打非”责任制,推广河南省、河北省的工作经验,严格责任追究,对公职人员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参与非法出版活动行为延伸追责。

        今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单独挂牌督办或会同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共同挂牌督办大案要案27起,对案件查办中遇到的问题予以重点协调解决,有力地推进了案件的查办。

        “扫黄打非”执法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青岛为“扫黄打非”提供执法队伍保障的经验已被一批地区仿效,“扫黄打非”成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首要任务和主要职能,省市县乡四级“扫黄打非”由此得到强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100%的副省级和地级城市(包括直辖市的区)、97%的县级市和县设立了“扫黄打非”办公室,管辖范围较大、人口数量较多、出版物市场较活跃的乡镇和街道建立健全了“扫黄打非”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了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本报记者 庄 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