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走转改·百姓心愿19

    “孝媳”冯巧芬的心愿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8日 04版)

        “尽孝不能等,行善不能等。”一走进河北大城县望帆场村,墙上的大标语便映入眼帘。大城县2011年度十大“孝子孝媳”冯巧芬就住在这里。

        冯巧芬的家不大,七八十平方米的院子里堆满了玉米。院子南边的4间砖房里有两间卧室,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斑驳脱落的墙皮告诉来客,这个家曾经遭受过巨大的磨难。

        “巧芬这孩子是真不容易。张全礼一家有了她真是好福气。”村支书崔留青对记者说。今年36岁的冯巧芬,自打嫁过来就一门心思都用在这个家上。

        原以为生活就会一直这样平淡而幸福,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儿子不到一周岁时,婆婆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为了给婆婆治病,家里不但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很多债。婆婆的命算是保住了,却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由于丈夫外出打工,接下来的日子,家里家外就靠冯巧芬一个人支撑。

        “是什么让你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下来的?”记者问。“孝敬老人,难道这不是应该的吗?”冯巧芬平淡地回答。当被问到有什么难处希望得到解决时,冯巧芬回答:“我就想给我小叔子找个媳妇。”

        原来,为了给两位老人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钱,“我们连彩礼都拿不出来,怎么可能找到媳妇。”冯巧芬说。据大城县大尚屯镇党委副书记杜印良介绍,按照目前省里的政策,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只有住院治疗,才能报销医药费。出院后,只有十种特定的慢性病,每年可以拿到4000元的医药费补贴。冯巧芬婆婆的病不在十种慢性病之列,医药费只能自理。这样一来,只靠丈夫外出打工的微薄收入和自家农田的产出,冯巧芬一家给小叔子娶媳妇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那可不可以把你的愿望理解成今后能多给报销点医疗费,多增加点收入?”记者问。“是这个道理。”冯巧芬腼腆地笑了。

        记者把冯巧芬的心愿转达给了大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书华。王书华表示,县里从2009年开始进行“孝子孝媳”评选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但这些“孝子孝媳”们家境大多不宽裕,县里今后会继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但医药费报销的事情还要根据省市相关政策来安排。

        “我相信,困难总会过去。政策也会越来越好,日子也会越来越好。”听到记者的反馈,冯巧芬对未来充满信心。(本报记者 王豫斯 )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