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会这么及时,这么方便!”2011年10月15日,青海西宁市第二总医院隔离病房,因为生病而面部潮红的朱德多感叹道。
朱德多家住西宁市北区门源路大板楼,13日晚突然高烧不退。在城北区中医院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心肌炎待查后,被立即转往西宁市第二总医院。由于第二总医院与下属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所以待朱德多转过来时,病床已经安排好,而且不需要重新挂号,也不必重复做检查。
相信与朱德多一样,越来越多的患者已经感受到,近两年来,在城市大医院就医比从前方便、容易了——其实,这些给大家带来好感受的便民惠民举措,既是公立医院改革内增活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措施。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吴明带领的课题组对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成效比较明显的是医院的内部管理改革,宏观层面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好。分析原因,她认为:“一是改革涉及的层面复杂,二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成熟的模式可以照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
尽管“层面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诉求,全国各地对公立医院改革还是进行了艰难却富有成效的探索。
山东东营的公立医院改革突破口选在啃“药品加成”这块硬骨头上,方法是实行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在东营市人民医院,记者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的明细表发现,今年各科室药品收入比重比去年平均降低了4个百分点。“在内部考核里,药品收入不占为科室收入,这样就把利益链条切断了,避免了多用药多挣钱的趋向。”院长王一冰说。
挤去外部加价空间、切断内部利益链,同时也带来了医院整体收入的减少。作为弥补,今年东营市财政仅对人民医院药物降低加成单项补助就达500万元;此外,市财政每年还拿出300万元,对医院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给予专项补助。
经过20多年对公立医院减政、放权、让利后,高度分散的办医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职能,因此,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在医改全局中就显得尤其必要。2011年7月28日,北京市医管局挂牌成立——作为国内首个列入行政序列的医管局,无疑,这是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
“设立医管局的核心,就是实行‘管办分开’。今后,医管局专司管理医院之职,医院的基础管理、成本控制、就医环境、医患关系等都应得到明显的改进和加强。”北京市医改办主任、市发改委委员韩晓芳介绍说。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公立医院改革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改革就是一个不断调整和理顺各种利益关系的过程。在多元利益的调整中,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政策设计中充分反映老百姓诉求。”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坚定地表示。(本报记者 张 蕾 詹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