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法国戛纳电视节上,一部来自深圳名为《笨熊笨事》的动漫作品,赢得了各国儿童观众评委的青睐,夺得7至10岁组“儿童评审团大奖”。这是中国动画作品首次摘下这一最具公信力的国际动画大奖。
获得这一殊荣的是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该集团经过8年时间整合优势资源的探索,让文化与科技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文化产业升级的“三个融合”新路。
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
“如果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不能相互融合,那么科技和文化的关系就会像水和油一样,即使放在一起,也是始终分离。但实现了融合后,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总经理李明这样向记者讲述了他对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看法。
2003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遭遇发展寒流,以单一电子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华强集团一度陷入困境。在认真学习和领会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后,华强集团率先提出了“文化科技产业”的概念,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成立了华强文化科技集团。
从此,华强集团走上了“文化+科技”的产业升级之路。
利用多年的IT产品研发经验和科技、人才资源,华强文化集团建成了世界领先的“全无纸化”二维动画片生产线;运用计算机、声光电、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华强文化集团打造出中国第四代主题公园……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的“文化+科技”,让“文化”不断拓展出全新的领域。
“有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我们有信心让文化产业实现突飞猛进的飞跃,在创新文化产业业态上走在中国的前列,向世界一流文化企业看齐。”李明充满自信地对记者说。
李明还告诉记者,文化与科技要实现在产业结构上的完美融合,还必须在企业的产业架构中,既设置负责创意策划、文化艺术创作和生产的机构,又要有负责研究开发的技术机构。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过程中,华强将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不仅拥有了强大的创意能力,而且还很好地保证了创意艺术效果的最终实现。
文化与科技人才融合
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必须要解决如何培养既掌握高新科技又熟悉文化产业规律和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这一重大问题。
面对集团的迅速崛起及国际市场认知度的不断提高,李明说,华强的重要经验之一是重视文化、科技意识在人的观念层面的融合。“我们可以说是一群科技人在从事现代文化产业,集团管理层90%以上都是搞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专业的。”
庞大的科技人才规模保证了华强集团文化产品的技术水准,但是要有好的创意,还需要一批天马行空的头脑精英,因此,在华强的6000名员工中,还有大量电影、电视、动漫、演艺、创意、主题公园经营等各个领域的专门人才。
这些人才为华强集团贡献了源源不断的创意,从而使华强集团的文化产品在绚丽多变的同时,还有着引人入胜的主题。
文化与科技市场融合
在人才与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如何才能让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开花结果?李明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只有在市场层面实现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企业才能得到高速发展,二者的融合才能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华强集团已经先后设计和开发出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硬件与软件结合,完全自主创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产品涉及五大领域、十一个专业方向。在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中,华强不断拓展。
如今的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已经打造出一条“创、研、产、销”一体化的文化科技产业链。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科技产业链,使过去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非常棘手的创意、关键技术、自主产权、资金、市场、人才等诸多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为文化产业加快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2010年,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在伊朗第二大城市伊斯法罕的主题公园建成。这个总投资8000万欧元的“方特卡通动漫园”,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迪斯尼”走出国门。
乌克兰、沙特、南非……华强文化集团开始将“中国迪斯尼”从设计到制造、从软件到硬件、从管理到运营整体“打包输出”。
李明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不仅要将自己的文化产品卖向全世界,还要在产品里融入我们中国的文化理念,只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才能长久地吸引外国人,我们要带着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走出去!”
(本报记者 易运文 本报通讯员 杜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