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人口发展均衡是关键

    ——人口学界关于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研究成果综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5日 05版)

        编者按

        生活在18、19世纪之交的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曾在《人口论》中悲观地预言,人类指数式的增长速度终将使粮食供应难以为继。两个多世纪过去了,世界人口的增长一次次打破了这个预言。然而,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攀升至70亿之际,马尔萨斯的警钟似乎在更响亮地提醒全世界:人类应更好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使自身的繁衍与发展相匹配,真正实现人口、家庭与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计划生育使中国目前人口规模缩减了4亿,将“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然而,中国继续面临着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宏大课题。

        人口均衡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人口均衡型社会是指社会中实现了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前者为内部均衡,后者为外部均衡。  

        人口均衡发展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人口状态和长期目标,也是我国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现实的迫切要求。事实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过程,就是追求人口均衡发展的过程。

        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次人口转变,进入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其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老龄化加速、抚养比探底);之后将面临第二次人口转变(其特点是超低出生率、死亡率回升、人口零增长之后出现负增长、人口高龄化、抚养比提高);而后我国将进入第三次人口转变,即稳定人口或静止人口时期。

        制定人口均衡发展政策路线,需要把握人口的行为和变化规律。因此,在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过程中,应赋权于民,坚持社会正义,强化人民的权利;坚持社会公正,保障人民的权利;坚持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平等。投资于民,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对家庭发展能力的投入。藏富于民,财富来之于民,用之于民,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从富国转向富民。启德于民,依据人类普适价值,培育社会伦理,构建社会规范。

        大规模流动加剧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

        在低生育、高寿命的人口学背景下,未来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人口的迁移流动,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将加剧我国人口分布格局的“不均衡”性。

        对于人口迁移流动引起的“不均衡”问题,有两方面需要关注:首先,应尊重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需要,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其次,未来国际移民将可能对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在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过程中,应未雨绸缪,将国际移民纳入考虑的范畴。

        从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看,人口均衡发展的要义是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基础相适应,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应当构建人居环境、土地承载与水资源承载指数,以及物质积累基础、人类发展水平、人口经济一致性评价指标,并对其协调性状况进行模型评价。在详实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对中国未来人口空间发展建立战略选择与路径支持,建立一套完整的对中国未来人口城市化发展、人口空间分布、包括各种交通、通讯管道在内的远景规划方案。

        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各地在践行人口均衡理论、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可贵的探索。

        各地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工作思路主要有:

        一是稳定适度“均衡”的低生育率。浙江省拟将长期处于1.5以下的总和生育率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提升到1.8这一“均衡”生育率水平上来。湖南省提出突出规划引领,促进人口总量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珠海市建立“四级联创”的创新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优化对人口迁移的政策调节。

        二是平衡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质量。浙江省推行优生“两免”政策,开展对出生缺陷的干预工程,努力提高出生人口先天素质,同时推动城乡、区域的教育均衡发展,解决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三是采取积极措施对人口分布和流动进行合理引导。湖南省推动全省三大区域板块协调均衡发展。

        四是创新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机制。珠海市利用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开展人口动态服务管理机制,推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两个管理全覆盖和“以证服务到人、以屋服务到人、以业服务到人”的实有人口动态服务管理格局。

        应正视社会转型期家庭“失能”问题

        当前,家庭及其功能在社会转型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转型期存在大量家庭功能“失能”的问题。

        我国家庭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家庭婚姻模式蜕变弱化家庭内部互助能力;人口流动迁移抑制家庭养老、抚幼功能;儿童福利投入不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要求;市场化改革冲击家庭发展制度性资源。

        因此,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必须促进家庭幸福。要建立人口健康发展的公共服务模式:即以人为本、健康促进、公共服务、统筹发展。树立六大理念:民需我为和我为民乐;健康促进和优孕优育;专业指导和个性服务;国际和国内结合;福利供给和市场选择相结合;整合资源和优化发展相结合。

        同时还应促进家庭发展能力的提高。家庭发展能力是指满足家庭成员基本需要的家庭结构和功能状况,为此,专家建议,将“计划生育”转型并拓展为“家庭发展”,使千千万万个家庭通过适合自己的家庭计划实现幸福、富裕、和谐和发展的目标。(中国人口学会供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