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李瑞英、庄建)“《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敢于探讨当代宗教的现实问题、敏感话题和国际热点焦点问题,从而使宗教学不再是书斋之论、闭门之思。参与此书编撰,读到了不少专家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当下思考的重要学术问题,从而有助于把握当前中国宗教学研究发展的学术脉络的调控,了解到这一学科整体的发展态势,这对我来说是一份学术大餐、一种精神享受。”这是我国著名学者卓新平昨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首批成果《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上说的。该批成果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系统、全面、权威地展示了当代中国学术发展道路的同时,也为准确把握学科前沿发展状况、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和创新提供了参照。
《报告》丛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学术出版资助项目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担任编委会主任,邀请了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为骨干的一大批国内各学科的著名学者参与撰写。《报告》各学科分卷的执笔者均为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在相关领域有长期深入的研究。首批成果12种(详见链接),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丛书编撰于三年前启动,涉及史学等一级、二级甚至三级学科和研究领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按各学科研究进展状况,系统梳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60年来研究发展脉络,内容侧重学术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史,构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学科横向和纵向学术研究的历史,是第一套全面系统展示各学科发展成就、总结把握各学科研究发展规律、启迪各学科发展的大型基础性研究丛书,具有填补学术研究空白的作用。
据悉,《报告》还将分为两个子系列连续出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年度综述》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前沿报告》。其中,《年度综述》按一级学科分类,每年度发布,《前沿报告》每三年发布。学科《年度综述》内容包括本年度国内外学科发展最新动态、重要理论观点与方法、热点问题,代表性学者及代表作;学科《前沿报告》内容包括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三年来国内外学科前沿动态、最新理论观点与方法、重大理论创新与热点问题,国内外学科前沿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丛书是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历程与收获的检阅与巡礼,以学术史的形式反映出学科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反映和描绘当代中国学术的发展道路,反映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引领学科发展方向,并将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领域重要的史料文献和教学材料。
链接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首批12种:
《当代中国法学研究(1949-2009)》
陈甦 主编
《当代中国国际法研究(1949-2009)》
陈泽宪 主编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1949-2009)》
李均明、刘国忠、刘光胜、邬文玲 著
《当代中国教育学术思想研究(1949-2009)》
张斌贤、楼世洲 主编
《当代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1949-2009)》
张卓元 主编
《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49-2009)》
陈众议 主编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1949-2009)》
高建平 主编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
陶东风、和磊 著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1949-2009)》
郭齐勇 主编 问永宁 副主编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09)》
卓新平 主编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1949-2009)》
刘悦笛、李修建 著
《中国学者看美国:美国研究十年回顾》
黄平 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