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观者有心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21日   14 版)

        “禁止政府办节庆演出”功德无量

        文化部日前下发《关于加强演出市场有关问题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不得主办或者承办节庆演出,不得直接参与投资节庆演出。如今所谓的“节庆”多如牛毛,诸如名人节、旅游节、花卉节、果品节之类不胜枚举。有节庆必定有助庆的演出,于是花巨资请来大腕,笙歌燕舞之下,观者心满意足,但却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财。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百姓更是对这种置民生于不顾、乐于搞形象工程,赚业绩本钱的败家子做法怨声载道。但愿文化部的这一纸通知,会让我们此类的节庆演出有所收敛,使政府安下心来,把精力与财力踏踏实实地放在民生上。如果能达到这种效果,则可以说是功德无量了。    福建福州 曾志杨

        治治奢华明信片

        明信片曾经作为一种简洁明快节俭的联络方式受到大家的青睐,可近几年来明信片却越来越变味走样,趋于奢华。过去的明信片只是单张小64k,而现在最一般的是印制一个大32k精美的信封,内装一个对折的精美信片;有的是8k信封带信片,有的干脆还烫了金,当然价钱也不菲。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通过邮政大量印制这样的明信片,许多机关工作人员人人拥有几十到上百张明信片,到处寄发。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到处忙忙碌碌地收寄,明信片轮回满天飞。这正是:乐坏了邮政小团体,忙坏了收发小邮递,并未见得传情增谊,却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财富,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多碳之举”。看来确实应该治治奢华明信片满天飞了。    陕西咸阳 刘博文

        贺岁片莫把逗笑当主料

        时值年末岁尾,贺岁片备受观众期待。然而,纵观近年来的贺岁片,大多把逗笑、猎奇当成了制胜法宝,简单的故事、过气的手法、浅显的寓意,只能让观众一笑了之,缺失的正是影视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其实,贺岁片并非只追求影片“笑果”,更要彰显社会效果。首先是故事要有新意。贺岁题材可以不拘一格,市井民生、城市乡村都在取材之列,关键之处在于故事有新意,观众能埋单。其次是观众要有共鸣,要贴近实际,寓教于乐,达到影片与观众的互动效果。三是文化要有传承。贺岁片和其他影片一样,都要揭示道理、反映生活、升华情感,同样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如果背离了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再具创新意识的作品也难逃一败涂地的悲惨结局。河南叶县 梁宝辉

        古装剧别犯常识性错误

        在一些古装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场景:客人在饭馆消费,结账时,往往会十分潇洒地从怀里摸出一锭银子,不假思索拍在桌子上。给店小二的赏钱也是出手阔绰,一出手即是一锭白银。殊不知,这样的场景与历史极不相符,也暴露出一些影视创作人员的无知和浮躁。在古代,很多老百姓是一辈子也见不到银子的,因为白银和黄金是朝廷明令禁止在民间流通的货币,老百姓生活中使用的“钱”是铜板或“钞”(一种用布做成的货币)。著名作家二月河曾在一期访谈节目中介绍,古代的三两银子能供养一个八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照这样,古代的那些人们是不可能那样大方地一掷千金的。希望影视剧创作者们以严谨的态度,认真的作风,负责的精神,在创作时能多研究历史,多注重细节,不要再犯这些常识性的低级错误。    河南西峡 刘剑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