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知识军旅人生

    徐杏钦玩“悬”记

    作者:陆文强 李 翊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6日 13版)

        南海,波诡云谲。

        海军某部正在进行一场特殊试验。这是一次惊人的尝试:用最新研制的鱼雷,攻击真正的潜艇!

        此刻,潜艇内外都紧张。谁都知道,这枚鱼雷直奔潜艇下方而来,如同用实弹射击人头顶着的苹果。万一鱼雷偏离目标深度,后果不堪设想。

        这事玩得太悬!人们把目光投向动议者——徐杏钦。这位领衔监造新型鱼雷近10年的军代表,此刻气定神闲。

        手有金刚钻,还怕瓷器活儿?

     “要打就打真实潜艇”

        鱼雷虽有“水中导弹”之称,但由于水声环境复杂,其打击精度的提升,比导弹难得多。

        鱼雷水下攻击要打得准,这才叫好雷。而要提升打击精度,试验必须最大限度地接近实战。“要打就打真实潜艇”,徐杏钦提议。鲜有人响应。没办法,徐杏钦领着总设计师跑到舰队首长办公室,去要“尚方口谕”。

        “试验方案安全系数能达到99%,我们有充分的安全技术措施,鱼雷是对着潜艇底下攻击,与艇体有一定距离。”

        “有没有意外和风险?”

        “有一定风险,但这个风险值得冒。”

        “我同意”,首长一槌定音。

        一位将军亲自乘目标潜艇出海。试验取得成功。

        当潜艇靠上码头,这位将军喜形于色:“鱼雷打得很准,在潜艇内已经感受到它的威力。”

     “他乐不起来”

        据统计,两次世界大战中沉没的运输补给船,76%是鱼雷所毁;高达41%的战舰不是被舰炮等击中,而是被“水下幽灵”鱼雷葬送海底。而鱼雷技术,一度成为人民海军发展的“短板”。

        新型鱼雷研制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徐杏钦临危受命,担任项目的军方负责人。可他乐不起来。这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谈何容易?

        那年冬天,新型鱼雷试验在寒风中陷入僵局:鱼雷一入水,发动机就停止工作,始终查不清原因。

        徐杏钦寝食不安。一天早上,他忽然想起什么,从床上一跃而起冲到试验工房。大家还未上班,门没开,徐杏钦便从窗子爬进去。他要找“电爆活门”!用过的“电爆活门”有30多个,徐杏钦不厌其烦,全部找出来一一仔细比对,直到查明原因。

     “方案近乎离奇古怪”

        徐杏钦下决心研制一型操作最简便的鱼雷。因为他深知,再好的装备,如果用起来繁琐不便,实战效能就大打折扣。

        他对新型鱼雷研制提出要求:检测设备不要硬盘,不要键盘,不要鼠标。承制单位无从下手,认为“方案近乎离奇古怪”!有人质问徐杏钦:“这3样东西都不要,能实现计算机自动检测吗?你做一个看看?”徐杏钦耐心解释,并提供设备研制的设想。虽然这样研制耗费了更多精力,但实用性和稳定性实现了新跨越,全雷测试只需几分钟,比起原来,效率提高几百倍。

        这型鱼雷的诞生,让中国高性能主战鱼雷一跃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