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典型系列报道之三
    在非时政类报刊改革中,有一批弄潮儿引人注目。它们开疆拓土,贴近百姓,做大做强,在市场的风浪中不断成长壮大——

    市场化报纸如何弄潮?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6日 09版)

        《环球时报》

        强势提供国际热点新闻

        1994年创刊伊始,《环球时报》就是按照企业组建的,明确提出办一份面向市场、服务读者的国际新闻报纸。环球时报副总编辑吴杰说:“拥有一批从事国际报道的海外记者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海外记者主要依托于《人民日报》的驻外记者,另外我们自己也派出了一部分常驻记者和机动记者。今年,《环球时报》记者邱永峥在利比亚战争爆发后第一时间进入,成为国内较早为读者提供战况报道的媒体。”由于在海外报道方面的强势,报社的名声鹊起,广告收入也随之较大增长。

        2007年11月15日,环球时报网站——环球网正式上线。2010年8月5日,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挂牌成立,专门从事舆情调查研究和咨询服务。

        吴杰介绍说:“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目前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做新闻热点调查,如‘小悦悦’事件的社会道德反思调查报告;另一件是做专题性质的调查,包括每月推出的舆情事件对城市形象贡献度监测报告、中国民众如何看待垄断等,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重视。舆情调查中心的收入也不断增长。”

        《体坛周报》

        打造国内最大体育传媒产业

        1988年创办于湖南长沙的《体坛周报》,本是湖南省体育局所属的事业单位。1994年借助中国足球甲A联赛和欧洲足球联赛的报道,逐渐占据中国体育传媒市场。此后更是在2001年中国足球队世界杯出线时创下期发量262万份的纪录。2010年3月,体坛周报启动转企改制工作。2011年9月,体坛周报社整体改制为体坛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体坛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敦南说:“作为传媒集团的核心,《体坛周报》着力在报道内容上进行突破,打造华人圈最大的专业体育编辑、记者团队。不仅国内知名的体育评论家和记者均被网罗其中,而且各类专业人才遍布五大洲,总数超过150人,这些人用12种以上语言采编世界各地的体育资讯,为读者提供全面专业的赛事报道和评论。

        2010年体坛传媒发挥品牌优势,积极进入高尔夫球赛、体育旅游、国际体育赛事推广经营等领域。目前不仅拥有高尔夫杂志,与央视合办CCTV-高尔夫网球频道,还建成了专门的高尔夫网站。2010年,体坛传媒组建了高尔夫产业中心,重点打造了高尔夫旅游、欧洲足球旅游、北欧户外旅游、美国NBA旅游等四条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同年注册成立了国际体育经纪公司,从事球员形象代言等,当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辽沈晚报》

        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

        辽沈晚报是辽宁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一张立足沈阳、覆盖辽宁的省级晚报都市报,也是东北地区发行量大、广告收入高的都市报之一。

        2011年5月30日,辽沈晚报整体转企改制为辽宁北方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辽沈晚报相关负责人认为,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关键在于确保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争取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

        做大做强,辽沈晚报大力整合地市报资源。铁岭、本溪、阜新、抚顺四市的晚报先后更名为辽沈晚报铁岭版、本溪版、阜新版和抚顺版。整合后,新闻、技术、渠道等资源共享,显著提升了辽沈晚报和地市报质量,赢得了读者认可。《辽沈晚报·铁岭版》短时间内发行量就比两份报纸整合前增长了20%。不仅地市报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辽沈晚报也增加了信息渠道和新增长点,降低了运营成本,仅铁岭一地就下降30%。整合实现了双赢,辽宁中部城市群报纸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各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有提升。(本报记者 李 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