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进程中实现大学担当

    作者:李学伟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5日 13版)

        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高等学校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

        大学的命脉里永远奔流着国家和社会的血液

        高校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是国家的需求催生了高校的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激活了高校。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智力优势,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科学理论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文化竞争力提升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区域经济的跨越性发展需要高校贡献一己之力的时候,高校自当奋勇当先,肩负起服务社会发展的重任。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更加全面、深入地参与,但也要从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出发,选准落脚点,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府,大连交通大学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研发方面领军国内,相关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已达到国内较高水平。近年来,为服务和支持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学校率先在国内构建“传统行业+软件工程”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已成为学校又一显著办学特色和优势。

        在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大连交通大学重点强化轨道交通和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两大优势和特色,加大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为推动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以及辽宁省和大连市的重要新兴产业——软件外包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良性互动,大连交通大学多次以组织高端学术论坛的形式整合国内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中的力量,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实现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对接

        高校科技创新是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成果的数量和水准直接决定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与成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然要求高校围绕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需求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大连交通大学不失时机地抓住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发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方面的科研优势,培育了一大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在国内同行业中有竞争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其中,成立于1985年的大连交通大学教育部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唯一从事连续挤压和连续包覆技术的科研机构,也是世界顶级的连续挤压技术和设备供应商。拥有18项新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次,有近800条生产线,出口世界五大洲30个国家和地区,直接经济效益近10亿元,社会效益300亿元以上。 

        学校还牢牢把握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积极配合中国北车研发总部建设、大连机车厂整体搬迁、齐齐哈尔车辆厂研发中心建设、中远造船等一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职能,加强建设以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现代轨道交通研究院为标志的一批国家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同时,学校积极发挥现代轨道交通研究院和连续挤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孵化器和辐射源作用,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的集群转化力度,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和具有行业特色的重大科技成果,并逐步实现产业化。

        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源头活水”

        产学研合作是人才、技术、项目等各类创新资源的强大磁场,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主要方式。大连交通大学有着产学研合作的历史传承和优势,长期坚持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价值取向,通过科研创新,开发新产品,发展企业,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

        大连交通大学通过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与中国北车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等国内外31家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关系紧密的产学研联合体,被评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大连交通大学在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十分注重融入学校所在地——辽宁省和大连市的经济发展的大潮,把学科和专业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努力培养并确保为地方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地输送所需人才,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战略问题提供可行、合理、系统的解决方案,以期完善服务职能,实现与地方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

        学校努力服务于我国现代轨道交通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强化与铁道部,中国北车、南车集团的战略合作关系,扩大合作范围与合作领域。通过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连交通大学现代轨道交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围绕高速动车组、机车、客车、货车、城轨等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制造与运用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努力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积极构建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设计与制造、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材料、现代轨道交通隧道与地下工程、现代轨道交通牵引与控制及现代轨道交通安全与检测五大平台,服务高铁、地铁、城轨工程建设的需要,促进相关千亿产业集群的培育,努力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构筑人才高地 提升区域经济软实力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和根本职责,也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大连交通大学历来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享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的摇篮”的美誉,所培养的学生不仅专业基础扎实,且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深受广大用人单位好评,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为区域经济社会构筑人才“高地”,迫切需要大连交通大学培养更多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学校决心继续做好“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国家级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工作,同时力争将“现代轨道交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也建设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瞄准增强学校科研实力和构筑区域科技人才高地的目标,大连交通大学还积极承担起“引智”的重任,充分利用高校学术交流的优势,积极寻求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从海内外引进高水平专家、学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没有斯坦福就没有硅谷”的世界奇迹早已证明大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高素质人才需要大学培养,知识科技需要大学孕育,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大学创造,社会文明需要大学辐射。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中国高校应努力成为推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者系大连交通大学校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