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光明论坛

    时代呼唤有“精神”的城市

    作者: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5日 04版)

        征集城市精神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据报道,目前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有12个已确定了自己的区域精神,还有一些省市正在征集或酝酿。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于千万种“读法”中凝炼出能被广泛认同的精神来,并非易事。然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极有意义的。它是一次走进城市肌体深处、解读城市内在生命力的思考,是一种立足城市特色,为未来发展寻找支点和后劲的探索,更是一种以共同的文化与价值观团结民众、凝神聚力的有效引导。

        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城市化率将达51%,我们已经走到了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刻。城市化浪潮带来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也衍生出一系列弊病,其中值得警惕的一项,就是城市成员归属感和向心力的缺失。人类因发展而建造城市,告别农耕时代的乡野田园,也打破了传统“熟人社会”所固有的亲近感。此时,如果市民心中没有共同的精神追求,整座城市就失去了灵魂——表现在人际之间,是疏远与冷漠;表现在人与城市之间,是游离与对立。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城市精神的培育,以此作为增强市民归属感、责任感、自豪感的“粘合剂”,提升城市生命体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城市精神的注入,对于其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锻造、形象的树立与识别也至关重要。城市不应只是建筑物构成的外壳,更需要内在的精气神。急速的现代化进程,往往导致城市建设中的批量复制、去个性化,阻碍了城市软实力的提升。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总是那些具有独特文化和精神气质的城市;只有城市精神支配下的城市发展,才是健康可持续的。

        凝炼城市精神,就要对它本身有清醒的认识:城市精神不是生造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于城市的成长发展进程中。这种精神,是深植于一个城市文化土壤中的内在气质,是蕴含在全体市民思想行为中的价值追求;既能体现一座城市的传统与特色,也能指向未来发展的理想与路径。因此,我们要做的应是一种发现与揭示的工作,在深刻认识城市历史与未来的基础上,提炼出最符合其个性、最精要合宜的精神要素,而非搬来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热词”,使城市精神流于口号化、形式化、同质化。

        城市是全体市民的城市,提炼城市精神也要依靠全民智慧,最好能让这一过程成为能够感染人、教育人、凝聚人的全民课程。另外,城市精神绝非“一评了之”,更重要的是对这种精神的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应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市民分享到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果实,并在城市精神的感召下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唯有这样,我们所身处的才算是有“精神”的城市,我们也才能成为被时代所需要的有“精神”的市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