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献计献策⑧

    发掘农村文化产业潜力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13日   02 版)

        潘鲁生(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

        五年来,我们以山东为重点,对全国58个县市、137个乡镇、285个生产专业村、37项农村手艺项目进行了考察和调研。调研显示,在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以农民为创作和生产主体,发展传统手工艺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文化富民,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作用。

        当前,农村文化产业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自发状态,广大农户处在产业链末端,设计和营销能力不足,经济发展空间有限。整体上看,在文化生态保护、教育科研协作、区域资源整合、产业机制完善以及实施品牌战略、维护手艺农户利益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建议从7个方面发掘农村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潜力。

        1.完善产业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的农村文化产业促进发展组织,成立专门机构,共同承担管理农村文化产业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其中,特别要加强“农村手艺产业合作社”等基层协作组织建设,通过基层协作组织争取“集合贷款”、信用贷款,化解融资难题。

        2.搭建服务平台。尽快在政府层面建立相关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探索政府出资、企业参与、行业协会主办、机构联办的管理模式。建议国家在财政支农资金中,向农村文化产业方面适当倾斜,使农村文化产业获得更加安全、长效、稳定的资金来源。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家知识产权制度框架下,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托管平台,发展服务中介机构,开放手工创意产品发行传播通道。加快国家传统手艺技术标准和现代设计规范制定,实施产权保护和产权贸易,尽快形成一批国家和国际技术标准,并组织专业机构进行监测。

        4.促进人才培养。可开展农民转产转岗培训,依托高校及科研机构优势建立设计人才培训基地,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文化产业研发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高校“手工艺”等相关专业建设,培养高层次产业创新型人才,直接服务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手艺技师”激励计划和创新人才引入战略,并为“非遗”传承人成立专门化手艺传习所,促进手工文化的传承。

        5.实施品牌战略。以完备的质量体系为基础,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村文化产业品牌,加强商标注册,开展“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申报工作,推动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向区域文化品牌转移。以质量体系为基础,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商标注册和保护为重点,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贴牌”产品和更多“创牌”产品。

        6.创新营销模式。开展“国家农村手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在条件成熟地区率先建立“手艺市集”示范基地,实现以手艺带农户、以农户带农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销售的经营模式。聚集龙头手艺企业,吸纳相关中介机构,创造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7.促进产业联动。借助农村文化产业“原生态”和“原创意”的特点,将其纳入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形成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为主体的新农村发展格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