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经济观察

    粮食丰收安天下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13日   16 版)

        今年以来,通货膨胀一直是经济运行中的最大隐忧。全国粮食总产量5.7121亿吨,不但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还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八连增”,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带来一抹温暖的亮色。

        “一丰两平一减”曾是中国农业的传统周期。背离周期的“八连增”背后,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离不开农业科技的不懈创新,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尤其在今年北方地区冬春连旱、夏季南方旱涝急转、国际上粮价大起大落的背景下,成绩的得来实属不易。

        尤其在今年,外部经济环境与2010年迥异。去年还只有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爆出债务危机,今年已蔓延到欧元区核心国,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的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突破了7%,创下欧元区成立以来的高点。在外部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国内经济转型依然面临诸多困境之时,“八连增”无疑成为众多“不确定”中的一个“稳定器”。粮价稳,百价稳。随着粮食丰产,供应增加,牲畜饲料将会回落,并将传导影响下游食品价格。“八连增”击碎了物价大幅波动的根基,也必将给管理通胀预期以及新一轮宏观调控腾出更大空间。  

        然而,成绩面前,更需看到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粮价今年2月冲上历史新高,一些国家的社会矛盾因此集中爆发。虽然粮价在攀峰后已回跌,但联合国三大粮食机构发布报告指出,经济不确定性、低粮食库存水平、能源和农产品市场连动性增加,以及气候变化冲击所引发的风险,都可能导致未来粮价更急剧波动。上个月在罗马召开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第35届特别会议时,粮农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阿巴桑言称,粮食危机远未结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后隐藏着潜在的、更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加深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从国内情况看,尽管目前中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这种平衡并不稳固。虽然现在小麦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是稻谷和玉米供求日趋偏紧。尽管近年粮食最低收购价稳步提高,但粮食生产成本却涨得更快。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带动了农业投入品的价格上涨,加之农药、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机械化耕作成本加大,农民的种粮比较效益仍然较低。因此,从长远来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仍然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最大瓶颈。

        如何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怎样避免“谷贱伤农”?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在十年内减少了1.24亿亩,离18亿亩的红线已是咫尺之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如何严守耕地红线,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

        危机之年的“八连增”来之不易,但是否还能取得“九连增”、“十连增”、“十一连增”?在我国的粮食产业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粮食生产易受灾害影响的现实之下,我们只有保持增长的可持续性,才能真正“粮食丰收安天下”。(新闻观察员  冯 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