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7日 星期三

    身边的感动

    学不完的“超英精神”

    ——追记因公殉职的中建五局土木公司党委副书记陈超英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7日 10版)

        “2009年5月底,我以实习生的身份第一次踏入中建大厦。那天,陈阿姨对我说——你才刚毕业,应该到基层多锻炼锻炼,很多事情只有真正尝试了才知道值不值。我会在这里等你……”

        “去年春节前,陈阿姨到冰天雪地的大连慰问我们一线施工人员。零下十几度呀,我们年轻小伙子都受不了,可她都五十几岁了还来到现场,我们有什么资格叫苦?也因为陈阿姨,工地上有了家的温暖……”

        “陈阿姨不仅记得我们新员工的名字,还记得全公司每个年轻人的履历。哪个该谈对象了,哪个该买房了,她都一一记在心上。她的手机里存有上千个电话号码,每个年轻人的生日都会接到她的祝福,每个年轻人有心事都会想到找陈阿姨。”

        ……

        这位被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的年轻人们口口声声唤作“陈阿姨”的人,叫陈超英。在今年6月13日慰问职工家属的返程途中,她遭遇车祸,不幸因公殉职,年仅53岁。生前,她是中建五局土木公司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时隔近半年,当这群年轻人提起这位他们眼里的“知心大姐”,依旧强忍泪水——

        1997年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孙锴永远不会忘记2002年4月6日,一个天空下着小雪的周六,他第一次见到陈超英。

        那天,陈超英到工地上慰问一线员工。早听说陈超英把员工当亲人,没有半点儿领导架子。犹豫半晌,孙锴鼓足勇气对她说:“陈书记,您看我结婚快五年了,小孩儿都3岁多了,一家人还住在工地上……”陈超英先是低着头认真听,听完以后猛然抬起头,眉头一皱:“你怎么不早说呀?” 

        几天后,中建五局家属区的物业公司通知孙锴看房。就这样,那年8月,孙锴终于住进了一套22平方米的过渡房。拿到钥匙的当天,陈超英微笑着鼓励他说:“现在房子小点,你要继续努力,好好干,以后买个大房子!”

        整整6年间,在这间条件简陋的过渡房里,孙锴从一名施工员成长为项目经理,2008年,他们一家搬进了属于自己的120平方米的大房子。

        “陈姐是我学习的标杆。”项目经理徐毅夫说,他的一些同事因为待遇低而跳槽,但自己从未想过出走,“因为公司的氛围好,而且在陈姐和公司的关怀下,我也在迅速成长。”

        翻开陈超英的工作笔记,她曾写下过这样一段话:“这些孩子很多是211重点本科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凭什么跑到山沟里来吃苦受累?人家父母把孩子交给我们放心吗?”徐毅夫说,陈超英有时候就像母亲,常常提醒年轻人如何规划自己的工作和人生,耳提面命,语重心长:“就是担心我们年轻,怕我们走弯路。”

        “超英精神,我永远学不完。”这是孙锴和徐毅夫们共同的心声。超英大姐走了,而新一代的陈超英,正在成长。(本报记者 邱 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