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2日 星期五

    春晚“零广告”应当肯定

    刘建明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02日   14 版)
    漫画:不植入广告“春晚大餐”更“可口”!
    赵顺清/CFP

        2012年春晚总导演哈文此前透露:龙年春晚4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包括零点报时在内,将没有任何软、硬广告,实现“零广告”。记者通过央视广告招标会确认,春晚零点报时和“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冠名确被取消。(《法制晚报》11月8日)

        内容中植入广告是好莱坞电影的惯用手法,观众心知肚明似乎并无过多责怪,毕竟电影属于纯粹的商业行为,而春晚就不同了。央视春晚早已不仅仅是一台精彩纷呈的综艺晚会,也不只是十多亿中国观众除夕之夜的精神饕餮和“新年俗”、“新年文化”,它更是一件“媒介事件”,起到了凝聚海内外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认同的作用,具有长远的社会效应,而这也是央视作为国家台的责任所在。

        既然使命如此重大,其表现如何自然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对节目质量好坏的评价也始终伴随着历年央视春晚。近些年来,观众把“节目不好看”更多归罪于植入广告太多,甚至称“在广告中插入节目”。虽然言重,但不难看出观众的不满之情。

        春晚节目能否植入广告,并无铁律可循。广告与节目好坏的因果关联似乎也不甚明显,节目质量主要还是取决于创意和内容。然而,问题的关键是民意的分量,观众对央视春晚广告过多的抱怨之情日益强烈,甚至有影响收视率之虞了。这时提倡春晚“零广告”,实属明智之举。虽然少了眼前数亿元的广告收益,但这有利于央视充分履行其社会使命,并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广告是商业文化和消费社会的表征。在消费社会的大环境下,商业文化大行其道,其中是非曲直一言难尽,实际上也难以分辨。作为商业文化的表征,广告对社会的作用也可如此看待:广告在促进物质文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的同时,对文化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例也比比皆是。就春晚而言,过多的广告只能营造浓重的商业文化氛围,造成对节目本身文化韵味的明显创伤。从历史的角度看,广告可能间接地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但是其直接后果却不利于文化的独创性。在商业文化大潮冲击下,享誉世界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和日本广播协会(NHK)在国内至今坚守不播广告,这与其坚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使命显然是有关联的。

        大众媒介应该体现其公共性的一面,作为大众文化重要载体的电视,尤其应该如此。减少一份商业性,就意味着可能增多了一份公共性。如此看来,春晚“零广告”之举,向其公共性的一面靠得更近了一步。

        (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