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邢宇皓 通讯员孙原、聂薇)凭借一张农户结算卡、一台手持终端设备,每一粒刚刚收购的粮食都被定制了“身份证”;运粮车在智能粮库走上一圈儿,称重、入仓、结算轻松完成;粮库工作人员再也不必费力打开粮袋包装、手摸嘴尝,“品质在线快速检测技术”让粮食优劣“一目了然”……近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控股的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家粮食局、江苏省粮食局展开合作,首次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粮食流通行业,上述场景有望不久后率先在江苏成为现实。
专家指出,利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粮食收购、进出库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在库内管理环节也可以实现智能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智能通风和高效谷物冷却的粮食储备“四合一”。同时,由于实时准确采集全部粮食收购数据,将为有关部门种粮直补、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由此,粮食流通管理将更加高效便捷,有关流程更加清晰、透明、可追溯,将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
据悉,江苏省初步计划投资1亿元,按平均每年10个粮库的速度,到2015年在40个省级储备库建设“智能粮库”系统。国家粮食局也将把相关系统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