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文化强市百城行(12)

    大理:文化繁花扮靓“文献名邦”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1日 04版)
    南涧彝族跳菜艺术
    白族金花
    大型歌舞剧《蝴蝶之梦》

        ■大理州委书记刘明: 文化优势,发展之基。

        ■大理州长何金平: 让文化与旅游相融。

        主持人语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从历史、文化深处走来,今日的大理文化如花,繁花似锦。大理文化再续新篇,源于开创了一条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的科学路径:以民族化、区域化、特色化为核心,以全球化、市场化、消费型产业为主导的文化发展之路。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走近苍山洱海,一览“醉”美大理。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苍山脚下洱海之滨。时针指向2011年9月24日晚7时,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开幕式正在举行。坐在记者身旁的影会新媒体类总策展人、来自英国的大卫·克拉克先生用中文告诉我,他深深爱上了这里。

        走在大理古城的“洋人街”,一年到头都能见到操着南腔北调口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自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局的数字显示,仅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78.4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5.46亿元。

        人们如此热爱大理,就因为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秀美。

        弘扬深厚传统,实施文化立州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作为数百年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理自明、清以来便享有“文献名邦”之美誉。

        大理州委书记刘明这样说:“千百年来,大理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民族文化,也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精神家园’,这在全国乃至于全世界都是少有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文化是大理的核心竞争优势,把这个优势保护好、发挥好,就能在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提出了‘以生态文明为本,以历史文化为魂’的思路。”

        为了继承优良文化传统,不辜负世界人民的厚爱,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理州委、州政府创新文化发展思路,实施文化立州战略,为保护母亲湖洱海,还喊出了“洱海清,大理兴”,留住青山绿水,筑牢文化旅游发展根基,将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民族文化建设成效闪耀云南,进一步彰显了大理的迷人魅力……

        打造节庆品牌,引领民族民间文化健康发展

        在大理这块热土上,生活着白族、彝族、汉族、回族、傈僳族、苗族、藏族等众多民族,少数民族节庆资源十分丰富,特色浓郁。据不完全统计,全州有三月街、火把节、花灯节、石宝山歌会、开秧节等198个民族节会。

        为让丰富的“静态文化动起来、古老文化活起来”,大理州委州政府于2009年8月1日适时推出了首届大理国际影会,一炮打响。如今,大理国际影会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来自美国、芬兰、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大批优秀摄影师,成为提升大理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有效平台。此外,通过22届三月街民族节的举办,使三月街成为海内外知名的节庆文化品牌;连续3年举办大理漾濞核桃节,还获得了“中国核桃第一州(市)”的殊荣。

        依托旅游,共存共荣,再创新的辉煌

        行走大理,从“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建筑艺术、千年古刹崇圣寺三塔,彩蝶翩翩的蝴蝶泉,佛教圣地鸡足山,千年古节三月街,到激情四射的白族霸王鞭,南涧彝族跳菜舞,寓意深长的三道茶等,这些无一不发散着迷人的民族文化魅力,让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更让人称奇的是,在大理的各处名胜古迹,几乎都有这样那样动人的历史传说和名人轶事,这些景点的多彩文化内涵又愈发令其魅力大增。

        多年来,大理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着力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通过举办洱海开海节、大理国际影会、开秧节等,打造环洱海旅游圈,再现风花雪月、洱海渔歌的白州文化新景象;通过举办崇圣寺开光大典、鸡足山祝圣寺100年庆典、南诏文化节、南诏土主庙彝族祭祖大典等活动,打造环大理旅游圈,再现妙香佛国、南诏故都的历史文化风采;通过举办洱源地热国温泉旅游文化节、云龙太极传统文化旅游节、大理茶花兰花博览会等活动,打造环滇西旅游圈,展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三江并流的自然景观。

        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2010年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举办前后,来大理旅游的人数急剧增加,出现了“一票难买,一房难求”的火爆局面,从5月初到活动结束,全州共接待游客330余万人次,旅游创收近20亿元。而2010年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337.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115亿元。乘着文化大发展的东风,古老的大理如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文化产业亮点

        ■以《蝴蝶之梦》、《希夷之大理》等为代表的演艺产业;

        ■以狮河村木雕、周城白族扎染等为代表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以剑川沙溪寺登街、大理古城、巍山古城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群落;

        ■以三月街、白族火把节、剑川石宝山歌会、大理国际影会等为代表的文化节庆活动。

        数字链接

        ■建成国家一级文化馆3个,三级文化馆(站)78个,建成村级文化室602个,农民文化大院46个,各种文化广场51个;

        ■有国家级文化先进县(市)1个,省级文化先进县(市)5个,州级文化先进乡(镇)56个;

        ■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传承人5名,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0余项,省级传承人69名,州级保护名录273项;

        ■全州有8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347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理州委宣传部整理)

        专家点评

        云南省社科联主席范建华

        近年来,大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取得的新成果,给予我们以下启示:首先,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欠发达、而民族文化资源丰厚的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其次,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方式,突出发展民族民间工艺、节庆会展、特色建筑文化、演艺文化、乡村文化、饮食文化等重点产业,是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有效路径;再次,始终坚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深度开发乡村休闲度假,实施古城古镇古村的乡村之旅和依湖光山色的生态文化之旅,是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文化保护与生态保护的最佳发展方式。

        (本报记者 任维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