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积极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做好思想库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1日 07版)
    青岛市委党校全景
    青岛市委党校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
    部分科研成果
    校园内宁德湖

        矗立在东部浮山脚下、麦岛湾畔的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是青岛市党政干部成长的摇篮和培训轮训的重要基地。近年来,青岛市委党校严格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精神,以“为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为指针,以干事创业、争创一流为目标,坚持“勤思精研、明理善策”的科研理念,立足青岛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突出强调教学、科研、咨政的一体化政策导向,通过完善制度建设,理顺体制机制,着力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咨政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使教学、科研、咨政互相协调,整体推进,有效发挥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思想库作用。

        发挥政治引导和理论引领的功能

        青岛市委党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校条例的要求,针对地方党校不同程度存在的科研成果理论预见水平不高,“现学现用”、“不重理论武装,偏重理论包装”的问题,突出强调科研成果的创新性要求,通过实施精品引领战略,不断提升科研成果的层级和档次。2000年以来,每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理论创新的前沿阵地上发表重要论文,每年出版的理论专著都在5部以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在60篇以上,且有大量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期刊转载,较好地发挥了政治引导和理论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了理论创新。

        完善教学、科研和咨政制度建设

        青岛市委党校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先后出台了《教学质量评估规定》、《教师跟班学习制度》、《教师挂职锻炼办法》、《教学管理规定》、《科研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引导教学科研咨政不断上水平。例如,近年通过对《科研精品配套经费制度》、《科研评奖实施细则》、《科研工作奖惩条例》的修订完善,持续发挥了鼓励开设新专题、鼓励科研原创、鼓励理论创新的制度导向作用。同时,逐年加大对新专题、原创科研成果激励力度,对不同职级的教研人员设定不同的教学科研咨政工作量,并与年终考核挂钩,实行“教学、科研缺项否决制”等。这些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实现了教学、科研、咨政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全校上下争相创新的良好氛围。

        积极为科研咨政打造组织平台

        青岛市委党校深入实施课题带动战略,成立了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的咨政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研究地方市情问题的研究中心,形成了以项目为龙头、机构相对开放、外部人员充分流动、校内校外互相联合、相关学科彼此交叉、整体效能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2000年以来,青岛市委党校先后承担国家社科规划课题21项,国际合作课题3项,承担中央党校课题、国家行政学院课题、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等省级课题76项,市一级课题200余项,不论数量和质量,在同类党校中都名列前茅。2009年以来,仅承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就有近30余项,包括5项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和1项国家软科学课题。科研项目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校中凸显特色。

        提升教研人员的科研和咨政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教研人员的科研素质和能力,青岛市委党校坚持“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大力实施教育培训“六大工程”:一是在职培训工程。2010年,组织了30多名教师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进行培训,效果很好,反响较大。二是学习进修工程。近年来,推荐了5名教研人员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安排20多名教研人员到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做访问学者。三是境外培训工程。定期选派优秀教研人员到美国、英国、德国以及香港等地进行培训,以拓宽世界眼光。四是技能培训工程。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传授教学、科研、咨政的理念与技巧。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每月一讲”活动。五是挂职锻炼工程。安排了30名年轻教师到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市挂职。六是实施指导教师制工程。对于新进党校的年轻教研人员,由所在教研部安排一名副高职称以上的老师予以指导。

        推进教学与科研咨政一体化发展

        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推进教学与科研咨政一体化发展。在教学平台的打造上,突出了教研人员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校的把关作用,学校定期组织专家对教研人员申报的专题进行会诊,确保紧贴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课堂准入机制,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集中试讲、竞争上课,由校领导、教研部门主任和全体教授担任评委,全程听取试讲,逐项评议打分。在科研平台的打造上,着力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四级课题申报机制,并通过成立项目组、增加配套经费等措施,调动了教研人员申报、参与课题的积极性,提升了整体科研水平。在咨政平台的打造上,除完善资政组织方式外,创办了《青岛发展参考》作为教研人员和学员建言献策的载体;每年设置一批校内课题,年配套课题经费近15万元,引导教研人员加强对青岛市情和青岛发展问题的研究;加大激励力度,按照进入决策的层次给予配套经费,年均10多万元,激发了教研人员的咨政意识和咨政能力。近年来有20多项科研成果被省、市领导批示进入决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