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航天员训练中心相关专家谈——

    航天员在“天宫”咋生存?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8日 05版)

        呼吸:合成空气

        氧气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但航天器里的氧气不是多多益善,过多与过少都会影响航天员健康和飞行器运行。航天器中一般不用纯氧,一点火花都可能导致严重火灾。“天宫一号”配备的是混合空气,有氧气和氮气两种成分。而地面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在人工合成空气时不需要。

        “天宫”的一大突破是首次验证纯水变氧的技术。据项目负责人吴志强介绍,航天员要对带上去的一箱纯水进行试验,利用电解制氧的技术,使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产氧率可满足半个人的呼吸用氧。

        风:强迫空气流动起来

        地球会有风,是因为温度不均匀造成气体密度变化,从而产生空气对流。而在太空失重状态下,舱内的气体密度都不会变化,无法产生对流。但“风”对载人航天器非常重要,强迫空气流动,主要是为了进行气体净化和温湿度控制。这就需要风机等设备促使空气流动起来。

        研制人员卞强打比方说,这如同空调制冷原理,室内的空气要流动起来,从冷源走一圈出来,才能降温变冷。舱里的净化和温湿度控制也是如此。只有让舱里的空气首先流动起来,经过各种净化装置,才能降温除湿、去除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等。

        “环保”:微生物是大敌

        “天宫”里也要做“环保”。“天宫”任务首次明确提出了微生物指标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标。微生物有两大危害,一是影响航天员健康,二是会腐蚀航天器里的设备。航天员在密闭的“天宫”里要待上10多天,人体代谢是微生物的重要来源,代谢产生的皮屑等在空气中以浮尘存在,需要净化。

        科学家们研制出专门装置杀灭这些微生物,地面试验显示,3个人在和“天宫”一样大的洁净舱里,它在一个半小时将舱内洁净度降到万级以下。(本报记者 齐 芳 本报通讯员 孙海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