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旅程后我入住“文荟茶座”

    作者:苏震亚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8日 14版)

        高速路足足3小时的车程,恐怕至少要在300里外吧!准确与否,现在对于我似乎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下榻后的文化享受。这已是我多年旅行中形成的习惯了。

        10月19日正点12时10分,也即《光明日报》文荟副刊开辟新栏目——“文荟茶座”的当日,我从白银西区车站出发,经兰州城,越定西地界,到会宁县城找相关领导陈述电视剧《这一方水土》进展情况是事先唯一目的,得《光明日报》文荟副刊报纸纯属偶然。但这偶然中潜藏的必然,正好对应了我几十年来随旅行而形成的书刊阅读习惯,让我自然必然地入住《光明日报》文荟副刊搭建又提供的首道“文荟茶座”,从而彻夜品茗诚如编者按所言“这4位,都是当今名动国中的大作家,也属肚子里有学问的学者型作家”。李国文、蒋子龙、陈忠实、熊召政等作家的笔端下,四篇中国神文化崇拜文章:《关羽崇拜》《关羽,真神!》《我们村的关老爷》《关羽是风俗中人》。

        因为茶座是虚拟的,“香茗一壶”却成为了水质一致、茶品略同的四壶了。所以我几度形神不安,情思不定,一会儿挤几下李国文历史探究的神经,为他“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的见识而颔首;一会儿靠靠蒋子龙评论中国神的高傲肩膀,借助他超人的文气,吸咂几下“由人变成神,至少要有两个先决条件: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有口皆碑的丰功伟绩”和“缺少信仰的时代,关羽的忠忱便成了稀有品质”等文理甘味,虽然见识大众却颇有时代重量现实意蕴;一会儿在陕甘同俗的平台上与陈忠实对饮一杯半盅,品味老百姓对于“忠勇孝义”神的渊源与膜拜;一会儿还和曾经举起过“森林般的手臂”的诗人熊召政交杯换盏关于神与政治的真谛——文臣忠于社稷,忠连着忧患。武臣忠于朝廷,忠却连着愚。“关羽是风俗中人”。为此,我好不神乎其神,好不学问一回,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子夜过后,神交杯盏渐入佳境,文学的四位“神尊”一一离我而去,却依然留有学问的神文化崇拜及其观点什么的,让我的心旌继续摇曳不停。不停,就继续着关老爷庙、关帝庙、关圣庙等来历的深解。大概东方破晓时分,会宁城南关清真寺的钟声惊动了我时,才便和衣躺在床上。思忖片刻后,比较理智地梳理起了本次文荟茶座上就坐多时的四位文化名家或“神尊”的神崇拜观念。其实以我之见,造的神也罢,已经崇拜的神也好,如果确是源自老百姓的真情实感,并被认可了的,神位是不会倒的。如果靠欺骗之能事,权威之淫威,借势所打造的,无论一时神位多高多凶,时间主人就会很自然地将其倒掉。这就像诗人臧克家《有的人》中“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的认知观点一样。

        真正的伟人、好人,死了便是老百姓心中的神。神位永远不会倒的,香火永远不会断的。

        天亮了,洗漱完毕,已是20日的早晨6时10分。很想出门去吃免费的早餐,不料时间尚早。拉开临西的窗口,突然发现,昨晚一夜的文荟茶座品茗,原来就在距离会宁城原关帝庙不过200米的旅店内。于是我越发感觉到真人成神后的神气与伟大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