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文化张力成就“昆山之路”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14日   04 版)
    周庄 资料照片
    文化地标
    国外交响乐团在昆山演出 资料照片
    昆山小昆班的孩子们在排练昆曲。资料图片
    昆曲演出资料图片

        ■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 文化是引导城市发展的深层力量。

        ■昆山市市长路军: 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主持人语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而在机遇面前,昆山总能快人一步。

        对文化的重视,不再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是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提振发展的“精气神”——昆山拥有很多“第一”和“唯一”的光环,但其背后无不与文化的支撑作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走进昆山,看昆山如何加快文化强市,探索出一条具有昆山特点的文化建设新路。——栏目主持人 杨 亮

        10月29日,江苏昆山向外界发布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把人的现代化放到了重要的地位,为县级市现代化建设树立了参照标杆。

        昆山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只要是对昆山区域发展稍有一些深入研究的人,都不难透过昆山区域发展的奇迹,感受到其背后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的文化的张力。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认为,文化是未来的经济,昆山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文化遗存焕发新生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昆山千灯中心小学,13岁的吴露露和季晓筠挥舞长袖,正在退休教师徐允同指导下练唱《牡丹亭》。徐允同告诉记者,保护昆曲的基础是要使昆曲得到广泛传播。去年4月,昆山整合区域内多所学校的小昆班,成立了小梅花艺术团。在第十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昆山小梅花艺术团获得5个金奖、1个银奖。

        昆山在保护与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上,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

        多年来,昆山通过举办昆剧艺术节、筹拍昆曲电影、排演舞台大戏《浣纱记》、“昆曲天天演”等活动,引导昆曲走入寻常百姓家。

        千年古镇周庄、“古董博物馆之乡”锦溪、顾炎武故乡千灯,昆山都潜心把它们一一修复,尽显江南水乡的传统风貌。来自上海的游客梁意仁告诉记者,古镇的小桥流水和文化遗存,都像昆山的一个个文化符号,被收藏进每一位游客的记忆深处。

        为充分体现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等昆山“三贤”伟大思想的当代价值,昆山人倾力修缮故居、建造雕塑、构筑文化墙、出版研究丛书,使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惠爱”从政、修身治家等先贤思想得到彰显。

        文化精神指引转型

        “昆山文化之于昆山发展的引领,最为集中的价值体现在于对外开放。”管爱国说。秉承先贤思想,以及紧靠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昆山人形成了居安思危、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城市“性格”,走出了一条“昆山之路”。

        “没拿国家一分钱”、“全靠自费开发”,27年前,昆山县城东边崛起了一个“地下”开发区。如今,已晋升为“国字号”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来自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兴办了6000多个项目,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165亿美元。

        面对成绩,昆山人并不满足,他们以“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引领城市进一步发展。“十一五”时期,昆山提出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如何转型?昆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学习是转型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昆山还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提炼出了“共谋科学发展,同创昆山之路;共建和谐家园,同享全面小康”的区域特色价值观,成为昆山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正是凭借与时俱进的文化提炼和实践,昆山的转型之路可谓顺风顺水。他们在与上海接壤的花桥建起了国际商务城,引进了法国凯捷和国内中金数据、华道数据等一批著名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金融BPO产业链;集聚了全球最为成熟的IT产业集群、技术领先的光电产业。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昆山进出口总额实现逆势增长0.8%,在全国外贸重镇中率先“转正”,为“昆山之路”打开了新的发展路径,在实践中形成了“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

        文化产业欣欣向荣

        经济硬实力强大的昆山,并没有放松对文化软实力的培育和打造。“如今的昆山犹如一把折扇,一面有经济之风,一面有文化之风,两面都很美。”这是旅美画家陈逸飞对昆山的评价。文化为昆山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经济发展又为文化繁荣带来物质支撑,从而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昆山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09年,昆山制定了未来10年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12类产业,设立了“昆山市文化发展引导资金”。位于周庄的昆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画家村、画工厂、传统工艺品设计等产业形成集聚形态。2007年以来,昆山先后有8个特色文化产业项目获得1057万元省级引导资金扶持,在苏州全市名列第一。

        依托江南水乡的资源优势,从2010年起,昆山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力争用3年时间,撬动30亿元至50亿元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

        2009年,昆山提出三年“文化昆山”建设,当年就安排了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区镇文化设施建设,三年共建设区镇文化设施总面积7.3万多平方米。“中国水乡婚俗之乡”、“中国戏曲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等,显示着这个地区老百姓的文化高素养和蓬勃的文化创造力。

        在开放的昆山,新、老昆山人比例已出现“倒挂”,但大家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归宿。这要归功于昆山坚持营造海纳百川的多元文化氛围,国际文化旅游节、国际啤酒节、外企文化艺术节等节庆,为新、老昆山人搭建起文化交流的平台。

        昆山市市长路军告诉记者:“当前,昆山正处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把文化建设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国际现代产业、中国和谐幸福、江南人文宜居‘三大名城’。”(本报记者 苏 雁)

        专家点评

        苏州大学教授方世南:

        文化的引领作用,贯穿于昆山之路的始终。从昆山之路,到昆山精神,再到昆山特色价值观,在长期的“创新、创业、创先”过程中,昆山凝练大家普遍认同的文化价值,通过各种形式内化到市民心中,构筑起昆山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并将这种价值追求作为指挥棒,融入到经济建设、社会管理、自主创新中去,形成了昆山经济快速、创新发展的强大精神内核。 

        文化产业亮点

        ■依托“第一水乡”品牌,昆山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打造艺术品生产交易、文化休闲、文化演艺、创意设计四条文化产业链条。

        ■巴城动漫数字产业园积极引进18家动漫企业,注册资本12810万元。

        ■张浦N维空间站已有好山水动画、琉璃工坊等12家知名动画网络企业入驻。

        ■锦溪体育特色产业基地集聚了以昊翔电能运动科技公司为龙头的10多家体育休闲产业企业。

        数字链接

        ■十一五时期,昆山开展体育活动1000多项次,直接参与人数近百万人次。全市11个区镇80%均建成文体中心。文化设施面积由3.6万平方米增加到28.8万平方米。

        ■昆山文化产业增加值逐渐提高,2011年上半年达40.18亿元,同比增长26.2%。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