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怎样管好农村“漂流书屋”

    作者:珠海市金湾区图书馆馆长 王乃琴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1日 04版)
    本报记者杨连成采访金湾农村“漂流书屋”。 周碧倩、吴奕珊摄

        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乡村农民的闲暇时间是越来越多。金湾区从2007年起,按照每村图书1500册以上、期刊不少于30种的标准兴建“漂流书屋”,先后在全区建立起了25家公益性、流动性的微型图书馆,让更多村民能在家门口“泡”上自己的图书馆,学技能、长见识,并且还举办各种实用性很强的研讨会、读书节。

        六中全会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这对我们乡村图书服务工作者是个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这几年,国内许多地方想方设法送文化、送科技到农村,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农村建立农家“漂流书屋”,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但农民群众对那些只“送一阵子”或缺乏实效的“文化惠民”做法还是感到不满足,不过瘾,不投缘。金湾区一开始兴建农家“漂流书屋”时,也有过政府出力不讨好的情况,连续四年20个村“漂流书屋”的图书流通量还不到6000册,借阅量仅2.3万人次,村民们依然在棋牌麻将酒桌上消磨农闲时光,而耗费财力物力建起来的“漂流书屋”门可罗雀。

        原因在哪里?主要是管理不到位,重建设,轻管理,加上图书购置不对农民胃口,缺乏针对性,好事没有办好,农民自然不买账。学习了六中全会精神后,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必须有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漂流书屋”管理员,培训后上岗,以解决“没人管”和“谁来管”的问题;二是按照村民的文化程度、读书兴趣和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需要订购图书期刊,解决书籍供求“两张皮”的问题;三是建立所有图书“一证通”借阅制度,解决“甲村借书不能乙村还”、全区图书期刊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

        六中全会为农家“漂流书屋”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一定会在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漂流书屋”的长效管理机制,以服务于广大群众。 (本报记者 杨连成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