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一条宁夏正在实施“黄河善谷”战略的消息引起了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注意。包括频道总监郭振玺在内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黄河善谷”这个概念,这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黄河善谷”是宁夏提出的慈善产业战略的构想。在连续多年对西海固的生态大移民过程中,宁夏自治区遇到了一个突出问题:从山区搬迁下来的居民中,残疾人和贫困人群比例很高。在移民集中地吴忠市,总共130多万的人口中,有20多万贫困人口,其中残疾人又有10万余人。按照传统的政府支持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办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困难群众的生活。经过充分调研,宁夏提出打造“黄河善谷”的战略构想,通过慈善与产业结合,形成“慈善盆地”,让残疾和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和自身努力改变生活状况,实现全社会和谐发展。
如何去剖析这一个典型的基层创新,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此,财经频道组建了特别报道小组,走进了宁夏吴忠的田间、地头和工地,进行深度报道。9月27日至“十一”期间,财经频道统一挂牌播出“来自‘黄河善谷’的报道”,《第一时间》、《经济信息联播》播出新闻资讯20条以上,《经济半小时》制作播出一期50分钟的特别节目,《经济信息联播》推出一期整版特别节目,《对话》播出一期特别节目。这一系列报道既发现了基层的智慧和创新,又充分挖掘了“黄河善谷”背后体现的自力更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按说,工作做到如此程度,已经很不错了,可这些报道并不能一下子使当地数十万残疾人立刻过上好日子,深受当地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精神感动的记者和编辑们,总觉得在报道之外,还应该做些什么。央视财经频道在掌握大量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上,筛选了十家在业界有影响力的国内大企业。财经频道带着这十家企业的负责人,深入当地残疾人聚集村落、残疾人就业工厂,进行实地考察。
经过考察,内蒙古伊利集团表示,在已经投资4.8亿元的基础上,明年上半年将再投资2500万元增加两条生产线;内蒙古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将投资5000万元建设基地,让残疾人在家实现就业;北京三元食品集团决定把上万套工装交给这里的服装企业生产;天津天狮集团决定在这里建立枸杞种植基地;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决定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立高粱和葡萄种植基地……往日荒无人烟的黄土地一下子成了大企业的投资热土。预计到明年年底,这十家企业在“黄河善谷”的签约合作意向总投资额将达到10亿元以上。
财经频道在“报道基层”的同时,有力地“服务基层”,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当地政府说,央视财经频道与企业界携手把宁夏“黄河善谷”的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用实际行动把“走转改”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报记者 韩业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