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6日 星期日

    中文学科如何突围

    国内外专家聚首杭州共商对策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06日   04 版)

        本报杭州11月5日电(记者叶辉 通讯员李远村)在当代语境下中文学科如何走出困境?如何保持传统优势,不断开拓创新?中文学科如何走向国际?今天,北大、复旦、人大及台湾、香港、韩国、日本等国内外知名大学中文系的掌门人及专家聚首杭州,出席由浙江大学中文系举办的“中文系学科建设:历史经验与全球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商中文学科走出困境的对策。

        已有近百年历史的浙江大学中文系是一个老系、强系、大系、名系,历史上名师云集,群星璀璨,在国内外学术界名声卓著。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在今天的致辞中以“源远流长,名家辈出,薪火相传”来评价中文系的辉煌历史及巨大成就。

        回望过去,中文学科曾经辉煌。立足现实,中文学科现状不容乐观,重理工轻人文的时代通病,社会世俗化、教育市场化、学术评估指标化的生存环境等原因导致中文学科陷入困境。特别是高校学术评估指标化对中文学科的束缚,浙大中文系主任吴秀明教授称现在是“量化时代”,课题量化使许多老师忙于跑课题,“国家课题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学问。“板凳要坐十年冷”,量化的压力已无法使老师安心于学问而变得浮躁。

        毋庸讳言,整个人文学科正面临边缘化、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困扰和冲击,中文学科在高校成了弱者。有专家认为,要接受这一现实,正视这一现实,同时要反思为什么中文学科不被重视?中文学科有什么值得重视?在此基础上再想办法生存。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赵世举教授提出的对策是:立足基础,面向应用,注重传统,大胆创新。吴秀明的建议是:立足现实,背靠历史,面对世界和未来。

        当前,国内建一流大学之风日盛,建一流大学成了建一流大楼。可大师呢?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日寇侵略,民族危亡,滚滚硝烟中,中国却涌现了大批的大师,学术天宇星光灿烂。而今国势强盛,全国高校大楼林立,大师却寥若晨星。为何国势衰微甚至国家危亡时大师辈出,而经济强盛,社会和谐却大师罕见?为什么我们今天培养不出大师?钱学森之问叩击着有识之士的良知。北大中文系副主任沈阳教授提出:今日中文学科的老师,谁敢与前辈比肩?谁敢说现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浙大中文系老主任陆坚教授认为,没有一流的人文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要建设一流的人文学科,就要不断改变重理工轻人文的现状,要从困境中突围。

        专家们认为,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中文学科的传播与发展路径是国际性的,因此,中文学科要有全球视野。当前中文学科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殊的历史拐点上。国内中文学科处境堪忧,国外却掀起中文热,许多国家都在开中文课,许多外国人都在热衷于学习汉语。十七届六中全会建设文化强国的决定将有力地推动中文学科的发展。中文学科要抓住机遇,尽快发展。

        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和传承。与会专家对浙大中文系历时3年,在全国高校中文系中首家编写出版3卷本的系史的做法表示赞许。这部150万字的系史不仅是对浙江大学中文系百年历史的全面总结,也为正在实施的“大中文”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