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泥土气”浓郁的鲜活报道站上了媒体显著位置,大批记者走到了基层,走进了群众,走上了新闻第一线。这是一种转变,更是一种回归;这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作风。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风的转变最为本质和关键。不论是倾听基层心声还是传达高层声音,不论身在乡野田间还是厅堂会场,不论聚焦百姓生活还是实施舆论监督,都离不开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优良作风。
“我在现场”,这是众多优秀记者在新闻第一线发出的声音。优良采访作风的首要一点,就是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确保采访的真实性、准确性,向公众传递可靠有效的信息。
新闻界前辈萧乾曾说过,记者“同坐在沙发上沉思的政治家或历史学家毕竟不一样,他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侦察兵的阵地永远在前线。唯有迈开脚步,才能逼近真实;唯有说服了自己,才能去告知大众。今天的新闻将成为明天的历史,记者能够在人民的信任中记录时代,是一种莫大的荣幸,然而,有多少记者愧对于此。当现场采访让位于电脑前的检索拼贴,当千篇一律的新闻通稿取代了深思熟虑后的公正结论,当不负责任、人云亦云导致的虚假新闻接连“出笼”,记者的尊严何存,新闻的生命何在?
忠于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底线,“出精品、入人心”则是更高一级的要求。相应地,这有赖于更为过硬的采访作风——不畏艰险、不避繁难、不满足于表象和既定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发掘,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东汉王充有言,读书如涉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这与新闻采写有相通之处。老一辈新闻人用一生诠释了这种精神——范长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西北边隅,写出感动无数读者的《中国的西北角》;魏巍于战火硝烟中深入抗美援朝前线,留下了传世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今天的优秀记者们同样用行动证明着这种追求。只有这样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精神成为整个新闻界的“主旋律”,才能杜绝不痛不痒的“八股文章”,把报道做到人民心里去。
而更重要的东西在作品之外,那就是“勿忘人民”和“坚持真理,把握大局”。只有“不忘人民”,对人民有了真挚的感情,才能和最广大的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想他们之所想、写他们之所急,带着感情关心群众疾苦,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只有“坚持真理”,才能公正、光明、有操守,写出弘扬正气、引领时代的作品,而不让新闻沦为谋求一己私利的工具,不让事实被贪婪和利益所“挟持”。
每个媒体人,都应下笔重似千钧,反对并摒弃那些“傲、骄、盲、浮、浅、贫”的不良风气,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干事,才是我们最佳的、长远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