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道家俭啬廉洁之德的培育机制

    吕锡琛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25日   07 版)

        要铲除贪腐,树立廉洁之风,需要因顺人性及其内在心理需求,促使人们将俭啬廉洁内化,融入自我内在的品格结构之中。在这方面,道家倡导崇俭寡欲的价值观念,并通过以内乐外、廉俭养生等方法激发人们对俭啬廉洁的内在心理需求。因此,发掘和弘扬道廉文化精华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目标。那么,什么才是人生快乐和幸福的真正源头呢?对此,道家的思考很有启示意义。《淮南子》将获得快乐的方式分为“以内乐外”和“以外乐内”两大类。“以外乐内”,是依赖追求外在的物质享乐来刺激感官,以求欢乐。“以内乐外”,则是指行为主体以内在的精神修养、平和的心态和审美情趣去感受外在事物的美好而获得的欢乐。懂得在追求外物这个向度上知止知足,我们就会努力去提升精神境界和内在的修养,踏上“以内乐外”这条积极而明智的追求快乐之路。

        道家从养生延寿这一人的普遍需求出发来消解私欲,去除“贪污之心”,培育崇俭节欲的美德,这一思路有其深刻的合理性。按照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求,而追求精神的提升,渴望完善自我,则属于高层次需要。道家强调养生必须廉俭,纵欲必然害身,这就将生理需要、保全生命这些低级需要与中、高级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助于人们将对于生命健康的养护与积德行善等社会要求联系起来,将提高生命质量这一基本心理渴求转化为对道德的需求,将对养生之道的服从升华为对伦理规范的遵守。

        (作者为中南大学宗教文化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